贡德尔地区位于埃塞俄比亚西北部,公元17世纪中叶,埃塞俄比亚皇帝法西利达斯定都于此。法西利达斯在这里定都后建造了法西尔盖比城堡,即“法西利达斯宫殿”,四周环绕着坚固的工事。在此以后的近两个世纪中,法西利达斯的继承者,如约翰尼斯一世、亚苏大帝、大卫三世和巴卡其皇后美德雅布皆在这里建都。1979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法西尔盖比要塞在16世纪和17世纪曾是埃塞俄比亚皇帝法西利达斯(Fasilides)及其继任者们的住所。该城由900米长的城墙环绕,城内有宫殿、教堂、修道院和独特的公共和私人建筑,明显地反映了印度和阿拉伯风格的影响。后来,耶稣会传教士又把巴洛克风格带到了贡德尔,改变了它原有的风貌。
贡德尔是埃塞俄比亚的旧都和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
通往“皇家之路”的要塞
贡德尔是埃塞俄比亚的旧都和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位于国境西北部的高原上,南距塔拉湖不远,向北则是历史古都阿克苏姆与红海间的“皇家之路”,贡德尔是通往“皇家之路”的要塞,海拔为2300米。最初,贡德尔只是一处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17世纪,埃塞俄比亚皇帝(1632-1665)法西利达斯将国都迁到这里,后来,贡德尔便逐渐发展扩大成为城市。直到1868年,这里一直是埃塞俄比亚的首都所在地。
十七世纪埃塞俄比亚的“万王之王”法西利达斯即位后,驱逐耶稣会士,并采取严厉手段禁止天主教,清洗天主教势力,为了打击天主教势力,增强国家统一,法西利达斯对内决定定都贡德尔,并在那里修建了几十所修道院和教堂。对外则致力于同红海沿岸的穆斯林势力,甚至要求奥斯曼帝国驻红海沿岸的总督阻止欧洲传教士从沿海进入内陆,并击退敢于从海上来犯的葡萄牙武装力量。由于也门在17世纪一度强盛并扼红海南端门户,法西利达斯曾先后派遣两个使团前往,希望同也门订立反葡军事同盟。也门统治者也派高级教长回访,并企图使“万王之王”改宗伊斯兰教。结果,在埃塞俄比亚首都酿成一场暴乱。
法西尔格比要塞城堡堪称最美的古堡
在法西利达斯及其继承者约翰尼斯一世(1667—1682年在位)统治的半个世纪中,埃塞俄比亚同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并没有像某些资料所讲的那样封闭,相反,印度和欧洲的商人继续经过马萨瓦港前往这个基督教王国,叙利亚和印度商人的到来,这个地方的东方文化影响与日俱增。与此同时,阿拉伯和红海沿岸的当地商人,还有来自希腊与意大利的商人,也推动着沿海对内陆高原贸易的复苏。“万王之王”甚至让这些商人充当自己的商业代理人。这些商人携带着埃塞俄比亚皇帝致印度莫卧儿大帝、荷兰驻巴达维亚总督、英印殖民当局,以及其他穆斯林国家首脑的友好的信件,于是法西利达斯改善了与奥斯曼帝国的关系。此外,法西利达斯还鼓励同丰吉素丹国进行贸易。法西利达斯和约翰尼斯一世还特意经营塔卡泽河以西地区。随着国家重心北移塔纳湖,贡德尔成为永久性首都,锡缅和瓦格拉等地区迅速阿姆哈拉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