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0天拆除18家机关单位,这是什么节奏?(3)

【案例】10天拆除18家机关单位,这是什么节奏?(3)

政府部门还请别玩“隐身术”

近日,2.3万平方米的贵州黔南州23家州级政府部门单位,大玩“隐身术”。经过记者众里寻他千百度,才发现州农业局躲进了居民楼,州检察院藏进了商贸城,其余的政府单位更是无处觅芳踪。好个“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只是这场“隐身秀”,表演者可并非仅仅是这23处办公楼。

“隐身”的是民主决策。州信访局、广电局、民政局、州计生委等十几个政府单位的办公楼在短短十天之内遁地消失。原来今年9月23日,黔南州冒雨举行了一场棚户区改造现场会。会上州领导力排众议,当场拍板,马鞍山棚户区改造实行“整体规划、连片开发”,涉及到23家州级单位办公楼不管新旧统统都要拆迁。领导一句话,便能毁千万广厦?城市规划不是应该经过民主讨论、科学决策么?难道这民主决策机制都一起“隐身”了么?

“隐身”的是服务意识。几十个职能部门集体搬迁,居然没有任何一个部门想到告知老百姓。市民办事找不到州政府部门,出租车司机找不到地方,就连一些州里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也相互找不到了。政府是服务机构,老百姓连办事的门都找不到,何谈“为人民服务”。从九月份搬迁到现在,不知耽误了老百姓多少事情,不知这几百号公职人员心里可有一丝愧疚感。虽然这些职能部门办公楼“隐身”了,但几百号公职人员心中的服务意识难道也“隐身”了么?

“隐身”的是民生工程。这场“大变政府楼”到最后必然是棚户区改造这项民生工程的“隐身”。国家启动棚户区改造本来是为了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可黔南州的地方政府却把它当成了搭车盖楼、顺风搬家的借口。2万多平米的州直单位办公楼无论新旧全部拆除,重新修建必将挤占大量的民生资金。本该用在刀刃上的民生资金用来打造这50亿的城市综合体形象工程,恐怕能落到棚户区老百姓头上的好处寥寥无几。

黔南州政府这场“隐身秀”确实别出心裁,只是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也从此“隐身”。城市建设、地区发展需要百姓共同努力,这样的现象若听之任之,失了民心,何谈发展。还请黔南州政府快快收了“神通”,尽快“显形”。

10天拆除18家机关单位,他们要干吗?

10天拆除18家机关单位,其中包括尚未装修结束的办公楼。如此大手笔的拆迁项目是要干吗?答案是此地要进行棚户区改造,然而再愚钝的观察者也看的真切,这些“楼外面贴着崭新的瓷砖,里面墙上看上去也刚粉刷过不久”的机关办公楼,压根就和棚户区扯不上半点关系。但在“一声令下”中,它们在十天之内从建筑变成了瓦砾。

棚户区改造是中央让老百姓从忧居变宜居的惠民工程,也是未来经济增长点之一。在新闻中我们也看到,办公楼周围的确有破旧的民宅忧居,它们无疑是棚户区改造的重点。但在城市规划者的蓝图下,棚户区并非一个万能的“筐”,那些功能良好、设备完善的机关办公楼不应该被丢进来。

此外,一些公共设施良好、建成年份并不久的居民楼也被画在大拆大建的圈里。“打造城市亮点景观,提高土地的价值”是当地媒体给的说法,想必当地政府也都是这般通盘考虑的。然而某些城市改造中,并非“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从成本、民意等方面,是不是应该做更多的考量呢?

新闻中,有民众表示“这样的棚户区改造让人看不懂”,也有人说“算不来帐,败家子”。岂止是他们看不懂,想必看过新闻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质疑。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本应该在更多的时候考虑到群众的感受,毕竟老百姓的评价将是对自己政绩的重要评分标准。如今有群众不叫好,那是不是也应该拷问当初“一声令下”者的初衷呢?

还有个细节让人闹心。新闻中那些机关通过外租来维持办公秩序,不仅百姓办事不方便,找不到场所,那动辄几十万的租金也是一笔不菲的公帑消费。有人说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分娩前的阵痛”。如此有才的话放在新闻语境中,的确听起来有点讽刺。

中组部已经推出考核新规,重拳破除了地方政府GDP的盲目崇拜,相关部门也就“要求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清理办公用房”有着明确说法,城镇化建设中央也明确要求“不搞大拆大建”。这些都是为防止地方政府用公司化的方式来完成发展任务。河南卢氏县委土坯房中办公是我们强加不了的安贫乐道,但某些地方政府也应该在为民谋福祉的进程中,多些精打细算。图纸上的建筑固然让人向往,但实用的还是那健在的办公楼。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