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册由心理学方面的专家编撰,对风险与防范做了生动细致的说理和剖析,避免了生硬灌输和说教,有利于公职人员认同和接受。比如对不同年代官员的贪腐情节进行归纳总结,容易引起同年代人的警醒与关注: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贪官,很多都有相似的成长经历,即都有一个苦难的童年,一个奋斗的青年,一个上升的中年,最后是一个悲惨的晚年……贪腐情节基本都很“老套”,没有跳出上述“怪圈”。
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贪官不同,七八十年代出生的贪官大多是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的腐败经历又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令人羡慕的青年,一个利令智昏并迅速堕落的中年……他们的贪腐情节相似,但腐败的胆子更大。
据杨建萍介绍,手册推出后,在部分辖区内单位开展测试应用,获得了较高的评价。下一步,他们将根据实际反映继续改进设计,为职务犯罪预防提供更加有效的“读心术”。(记者 马超)
根治职务犯罪贪欲五剂“心药”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指导委员会在坚持法律、社会预防职务犯罪的同时,向心理预防领域纵深推进,开出了五剂“心药”。
“心药”一:发布职务犯罪心理预防报告,开展职务犯罪心理风险警示。2011年,鼓楼区预指委与南京大学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所合作,首次在全国发布职务犯罪心理预防调查报告。报告采取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共深入监狱对47名职务犯罪罪犯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对近200名职务犯罪罪犯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50份。
“心药”二:构建权力监督、流程监控、心理防治的职务犯罪预防体系。2012年4月份,鼓楼区预指委与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分会、江苏省心理学会召开了职务犯罪心理防治研讨会暨成果发布会,邀请心理学专家学者和纪检、检察实务人员、驻区单位代表,一起研究论证职务犯罪心理防治方案,积极构建权力监督、流程监控、心理防治的职务犯罪预防体系,努力构筑以“盯权”、“盯事”与“盯人”为内容的职务犯罪立体预防格局。
“心药”三:推出职务犯罪心理预防教育干预行动。鼓楼区预指委启动了职务犯罪心理预防教育干预行动,提出“四个结合”:即净化环境与增强心理免疫相结合、严肃纪律与强化心理威慑相结合、心理辅导与提供心理干预相结合、诱因控制与心理风险控制相结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