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3)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3)

漳湾福船从船型到浑然流畅的曲线设计等,都充分保留与体现了“古福船”的特点,其形式对功能美学与产品设计艺术都有一定的研究借鉴意义。二是他们保留下丰富的地域行业特色的造船与航海的奇风民俗,可谓一份难得的传统民俗文化的宝贵遗产。

水密隔舱和舵,是中国古代船舶的两项重大发明,是“福船”两大特色,而漳湾福船均完整具备。这里现今虽然也造机帆船,但这种船舶也是木帆船改造而来的船体,水密隔舱未变,舵的装位固定也未变,即“内核”未变,只是以机械为驱动力,有风张帆,无风开机,机帆并用,是一种动力和风力并用的水密隔舱木船,仍然十分科学,固目前在民间实用流行。漳湾福船,在科学技术上无疑有着特殊的地位。

现状

由于漳湾福船的家族传承特点,以及传男不传女的原始方式,使得掌握水密隔舱技艺的人极少,特别是手艺精湛的老艺人的断代现象相当严重。传承者的老龄化十分突出,现在的青年人都不愿意继承父辈衣钵,导致目前漳湾30岁以下年轻人能掌握造船技术的寥寥无几。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目前单兵作战的经营模式,影响了整合技术、资源等优势,生产成本高,附加值少,抵抗市场风浪能力差,抢救工作十分迫切。

保护和传承水密隔舱这一濒临消亡的民间技艺

保护和传承水密隔舱这一濒临消亡的民间技艺

曾经使我国领先于西方1000多年的水密隔舱技术,至今仍在为世界造船与航运业产生巨大作用,无论是排水量数十万吨的油轮、航空母舰还是潜入深海的核潜艇,虽然制造材料改为现代化的金属,但内部采用的仍是水密隔舱结构。闽东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地处闽越和瓯越文化的交汇区,成为催生漳湾水密隔舱福船技艺的诸多条件。翻开历史长卷,让我们走近承载了千百年科技文明薪火的一处处遗迹,探秘曾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至今犹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缅怀之余,莫忘今天的一丝一缕,均来自于祖先的智慧。作为至今仍受益于这些科技文明成果的我们,有责任共同保护好这些科技文明遗产,传承并将之发扬光大,造福社会。  

责任编辑:高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