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环境 转变方式 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实施(6)

营造环境 转变方式 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实施(6)

第四,改进政府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是制定目标导向的产业技术RD&D计划,加强创新链条上各环节政府科技计划的协调,增加对成果转化环节和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二是突出公共科技资源的社会效益,重点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基础研究、公益性研究、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提高技术储备能力和创新质量。在竞争性领域减少点对点的支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特别要加强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三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成果转移和扩散机制,促进技术利用和推广。完善和细化各级政府科技计划的成果转移管理办法,明确责权利,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和监督机制。改进国有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无形资产管理办法,大学和科研机构可以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的管理办法转让政府资助的科研成果,减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四是实行科技项目计划制定、执行和评价分离的管理体制,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建立科学决策程序和机制保障,提高产业界参与制定应用性科技计划的程度。分阶段评估国家科技计划实施情况,适时调整。五是改进科技计划项目评价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基础研究项目采取同行评议,参考论文引用率和跟踪评估长期应用情况。应用技术研发项目采取市场评价的办法。对新技术产业化和推广项目进行全寿命期内的能源效率和环境效果评价。

第五,明确各类创新参与者的定位,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有效发挥创新体系的整体效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是以企业为技术集成、产业化和商业化平台。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并不意味着创新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要在企业内部完成,特别是目前我国缺少集基础研究和研究开发于一体的企业,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等方面还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大学的作用。

大学在兴趣和探索为导向的基础研究方面有优势,应加强以重点学科建设为主的基础研究;科研机构则应作为科学研究的集成平台,重点从事以项目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与集成。在企业研发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科研院所可以填补大学与企业之间的空白,发挥研究成果集成和转化的桥梁作用。企业的优势则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研发和技术集成,提供面向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技术集成、成果产业化中的主体作用。同时,推动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公共研究机构对企业开放,以成果转移、人员交流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使企业分享公共科技资源;企业委托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发外包支出应纳入研究开发支出加计扣除的范畴。

第六,加强创新要素的培育,提升要素质量,完善要素市场,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对技术创新来说,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力资本素质和能力。要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为创新提供各类适用人才。实现有效创新不仅需要研究开发人才和科学家,还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具有高技能一线生产者和管理者。因此,要优化教育结构,改进教育模式,为社会提供适应创新链条各环节需要的多层次人才。扩大职业教育,提高应用型大学比例,加强在职培育;改进教学方式,培育创新文化,增强创新意识。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