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冲突、伊朗核谈判、埃及乱局、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和谈……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中东地区热点不断,乱象横生,无不牵扯着世界的神经。
动荡的中东是世界郁结已久的“心病”。2014年中东局势将如何发展?是峰回路转,化险为夷?还是持续发酵,尽头难见?可以预见的是,有关各方的谈判斡旋还将继续,希望能在困境中窥得一丝曙光。
在挑战中寻找希望
2013年,伊核谈判与叙利亚危机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各方能否抓住有利时机,在2014年取得新进展值得关注。
经过密集谈判,伊朗和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于2013年11月24日在日内瓦就伊朗核问题达成第一阶段协议,打破了伊核谈判持续10年无进展的僵局,标志着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核问题迈出了重要一步。
然而,2013年12月中旬,美国以规避对伊制裁、为伊核计划提供支持为由,将一批公司和个人列入美国制裁黑名单,给伊核问题前景蒙上阴影。
尽管如此,解决伊核问题的大趋势目前没有改变。根据伊朗与六国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未来6个月里伊朗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西方也将减轻对伊制裁。对伊核问题而言,最大考验是各方的诚意与互信。
2014年,叙利亚化学武器销毁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尽管由于一些技术原因,原定于2013年年底前将首批化学制剂运送出叙利亚的工作被迫延期,但各方正朝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进,在今年年中完成叙化学武器的销毁工作充满希望。
在解决叙利亚冲突问题上,将于1月下旬举行的叙利亚问题第二次日内瓦会议广受国际社会关注。目前,叙反对派参会人选能否确定、伊朗能否与会,令人关注,这两大因素或将影响这一会议的进程和结局。
分析人士认为,叙利亚危机持续近3年,对该国社会、经济造成极大伤害。同时,叙危机外溢风险凸显,国际社会劝和促谈的呼声和努力一直没有停止。叙各方如能实现谈判,该国才有望恢复和平。
在困境中寻求解决
(图片:2014年1月2日,在耶路撒冷,美国国务卿克里(左)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会谈前向媒体讲话。)
就任美国国务卿不足一年,克里10次造访中东,为推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和谈煞费苦心,但巴以谈判至今收效甚微,巴以在今年4月前达成最终地位协议的前景堪忧。
时隔3年,巴以双方在2013年7月底恢复新一轮和谈。但从目前来看,和谈进程障碍重重,双方在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非法犹太人定居点前途、难民安置等“核心”问题上未有进展,而以色列的新举动对巴以和平又构成威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