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谎称有医保的大爷别止于激赏
王大爷放走撞人者,被誉为冬日里的温暖,无数人为之点赞。如今老人没医保的消息传出后,又被赞为这是冬日最温暖的“谎言”。一个普通的老人,无意间成为举世赞誉的道德模范,究其因,在“搀扶摔倒老人反被讹”的语境中,王福顺的举动更令人仰望;还在于老人确实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种慈悲的情怀,否则不会这么从容与大度,在浮华而睚眦必报的时代中,这种精神上的高贵很稀缺。
但我们亦应看到,平静交涉,不等于就是讹人;要求撞人者承担基本责任,这是王大爷的权利。没医保的王大爷为了放行撞人者,故意说成有医保,在敬重之余,是不是更多的是唏嘘与尴尬?
王大爷接受采访时称,他今年60岁,被单位买断后,就干起了保安,至今已经干了8年。一个干了8年保安的老人,居然没医保,谁更该尴尬?王大爷说自己是临时工身份,也不知怎么上医保。“他的医保问题能否解决?”这是媒体的追问。按照法律规定,保安有依法参加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并享受相应待遇的权利。临时工身份也应该有医保,为何那么多保安、清洁工没有医保?这是谁的责任?没有医保或者医保不到位的日子是冒险的。社保不仅要全面铺开,更要让每一个人尤其是弱势群体享受到足够保障的制度救济。
因此,像王大爷这种大度的个案值得激赏,但不应该推广,关注这个老人的善良,更应该关注他的困境,关注这个群体的命运。
社会需要更多“沈阳大爷”
自从南京“彭宇案”开始,老人摔倒应不应该搀扶、做好事会不会反被诬告,已经成了社会的一大焦虑。近几年经过各种事件的持续发酵,社会这种普遍焦虑几乎达到了巅峰,“老人跌倒”这个词已经让人恐惧与纠结,同样纠结的还有隐藏在“扶与不扶”下的良知拷问,以及是否先找好证据、证人的惶恐。儿童扶老太被讹撞人,最终警方查明系老太敲诈勒索;小女孩有礼貌地给老太太让座,结果急刹车老人摔倒乘机讹诈200元钱……不断翻新、演绎的“老人跌倒”故事彻底毁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同样尴尬的还有“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的疑问。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善良的王福顺老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社会树立了一个榜样—没有“倚老卖老”,被撞后没有赖着不起来,没有要求上医院去做各种检查,没有要赔偿,自己受了点皮外伤,认为用不着“大动干戈”,只是去澡堂泡了个热水澡,这是一颗真正的平常心。社会需要这样的“大爷”,只有这样宽容的大爷成为“长辈”,我们或许才能走出道德迷失的“丛林”。每个人都会老去,老年人的今天便是年轻人的明天,年轻人的今天恰是老年人的昨天。但是用一种怎样的心态与原则老去,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年轻人却是另一个问题。作家周国平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道,人都会老,老了之后要给自己很多原则,其中他给自己定的一个目标就是绝对不倚老卖老。
毫无疑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社会应该普遍遵守的道德守则,但它后面还有一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两句话的实质是人们的道德自律,而不是某一方用来以道德大棒要求别人的铁律。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体谅是相互的,一个有道德的人,不管他是年迈还是年幼,都不会永远单方面地要求别人理解、体谅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王福顺老人所作出的榜样意义便远不止“不干讹诈他人的事”这么简单。一个社会需要更多榜样的力量,言传身教,这一代的老年人以自己的道德观为整个社会划出底线,那么整个社会道德才会有所改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