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经出现了追求选择性教育消费的态势。如部分公办学校实际存在的有偿择校,出国学习的低龄化,培训业多元兴旺的发展等。
当然,社会对教育的选择也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需要加强引导。
需要政策支持、宽松环境、正确引导
选择性教育,要有必要的政策支持,相对宽松的环境,正确的引导,在此基础上,民办教育方能凭借其优质跟特色的发展逐步满足民生对教育选择的需求。
首先,需要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现在,国家民办教育的制度性建设与政策性建设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民办教育界一方面希望进一步明确重大政策问题,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切实落实三中全会所讲的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消除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性歧视。当然也希望媒体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其次,选择性教育应该坚持育人为本,民办教育跟公办教育的办学目的应该是一致的。选择性教育是用产品供消费者选择,所以,一定要提供优质的教育产品。政府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规范管理,不是妨碍而是选择性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有力保证。
有家长说不会让孩子去任何民办学校,只选公办的所谓的重点学校。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陶西平: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时,名誉会长许嘉璐讲了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中国的民办教育一定要看发展,要看到100年。哈佛大学第一次招生时只招到4个学生,但是它现在被称为全世界学生最向往的大学。我想,中国的民办教育发展也需要经历这样一个历程,民办教育界应该有一个长远的眼光,筑就社会信誉。当然,在这一阶段,社会和群众的观点要有一个转变过程,我们也寄希望于媒体提供好的舆论倡导,新京报在宣传民办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