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秉林:改革进入深水区 教育压力仍很大
要关注科学技术对教育的改变
我们要高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中国教育带来的一些冲击。比如2012年兴起于美国的慕课,2013年在中国也掀开了一个研讨和参与的热潮,再比如翻转课堂等概念。我想它不仅仅是技术方法问题,也必然会带来教育观点的变革。
怎样真正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这就涉及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不应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送者,他们和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学习伙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要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过师生互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研讨式学习来实现教育目标。
另外,还涉及一些教育体制、机制变革的问题,现在的教育体制机制怎么样适应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等带来的挑战。
新的一年教育压力仍会很大
进入2014年,我们教育的压力依然非常大。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由过去的上学难转变为上好学校难,实质上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只能靠办好每所学校来解决。但是办好每所学校,又有一条不可逾越的办学规律就是办学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我们现在的中小学、大学改革的成果可能若干年以后才能展现出来,这就跟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形成了强烈反差,社会公众问责的重点也转到了我们各级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上。
此外,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以及教育改革需要配套的社会改革,也使教育改革变得更艰难。
2013年的哪些教育改革给你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
钟秉林:第一是教育综合改革在不断深化,现在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第二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更强调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优化机构,而且在相当一部分学校中已经形成一定共识;第三是大中小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控体系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第四是基础教育领域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在推进,比如减负引起高度重视;最后一个是研究生收费制度,这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化学习风气有促进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