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饶克勤:“奔跑”的中国人需要健康转型

饶克勤 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公共卫生的发展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经济转型与健康转型。第二,人口模式与疾病模式。第三,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第四,疾病负担与经济损失。第五干预技术与干预政策。第六健康转型与医学发展。

一、经济转型与健康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我们的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二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在1990年是1.6%,到了2010年就达到了9.27%,未来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还将持续增加。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快速的工业化,快速的信息化,快速的城市化,快速的市场化和快速的全球化。快速的城市化,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数大约是3.5亿。快速的工业化,中国成为了世界的工厂。工业化的进展,世界发达国家花了将近一百年或者一百多年的时间完成工业化过程,我们只用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

健康转型的两个根本要素,第一个是人口模式的变化;第二个是疾病的流行病学的转变。经济增长、科学技术进步使我们的传染病发病率迅速下降,但人口老龄化迅速增长,我们的疾病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快速的工业化,快速的全球化,快速的市场化,快速的城镇化,加上快速的老年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必然影响到我们的生态、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健康。现在疾病模式的快速转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第二次卫生改革,肩负着多重负担,包括传统的传染病和新发的传染病,包括慢性病、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

二、人口模式与疾病模式

快速的城市化带来了快速的健康转型。3.5亿农民转移到城市,农民工进到城市里来,他们从事的劳动和居住的环境是一个大问题,而留在农村的是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生育率的迅速的下降,尤其是北京、上海这些地区平均每一个育龄妇女生的孩子还不到一个,只有0.8个。老龄化也是非常迅速,它带来很大的挑战,据统计 2005年全国的患病数大约是在50亿人次,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患病数将达到85亿人次,其中20亿是由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目前在测量疾病模式的时候,传统的测量方法是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平均寿命,近十年国际社会对这些测量方法进行了很多的改变和提升,他们把测量和评价的重点放在有质量的寿命,其中有个提法叫做健康寿命,在测量健康寿命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早死,就是不该发生死亡的年龄的死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和经济损失是巨大的。2010年全世界的主要死因和早死的原因构成主要是冠心病、脑卒中、老慢支、肺癌、艾滋病、腹泻等。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的脑卒中增加了近30%,冠心病增加了近80%,肺癌增加了80%,交通事故增加50%。

在1990年,呼吸系统第一,脑卒中第二,老慢支第三,先天畸形第四,到了2010年,脑卒中第一,冠心病第二,老慢支第三,而且它比例或者比重越来越大。比如脑卒中在1990年的时候占整个健康寿命或者早死原因里的9.3%,到了2010年占了15.2%。失能分短期失能和长期失能,短期失能是指由于疾病造成的修工、休学。长期失能是疾病导致了生活能力的丧失。中国的慢性病所造成的全体人群的失能的总天数占整个天数的85%。对劳动力的损失同样是这么高的比例,也就是说慢性疾病所造成的失能是我们劳动力失能的最主要的原因。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