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3)

盘点:201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3)

热点 5:网络时代与虚拟社会治理

■入选理由 为回应互联网技术革命导致的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行为模式重构,学界近年来对网络社会的研究持续加强,并出现了新的问题意识、理论概念和研究范式。相关讨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在社会变迁层面探讨互联网带来的全新时代,认为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时代变迁再造了一个全新的社会——“虚拟社会”。这一全新社会呼唤着重新审视网络时代的新型社会结构。2.更加积极地探讨互联网在中国语境下的独特涵义。互联网在中国不只是一种技术平台,同时也具有改变了以往社会关系的平台意义,因而,互联网在社会群体性事件、环境运动、慈善捐赠等具体领域的研究愈加深化。3.“网络反腐”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民众网络参政议政的热情,为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4.网络语言、网络思想等线上文化研究占据一席之地,通过解析其出现缘由、表现形式和背后内涵,认为线上文化能够折射现实社会的种种深层问题,具有重大意义。5.虚拟社会治理研究持续升温,一些网络“大V”落网、对网络谣言加强管控等社会现实,刺激学界进一步探索规范网络社会秩序的可行性。

■专家点评 毋庸置疑,网络时代正在对当今的社会结构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中包括网民(传统社会统称为个体)之间的互动重构了社会的生活方式、创新了人们的利益诉求方式、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等等。当然,网络语境下的虚拟社会毕竟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并不完全是颠覆,因此它也会反映现实的社会结构形态。鉴于此,对于网络时代的虚拟社会治理不仅考验着全社会从容应对网络时代社会结构变化的勇气,同时也是检验着其社会治理的智慧。

(点评人陆杰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热点 6: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入选理由 有关城镇化问题的讨论,这些年一直都在持续。2013年,学界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角度,从不同层次对新型城镇化进行了深刻的解读,主要集中如下:1.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其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2.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着眼农民,涵盖农村,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约,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3.新型城镇化要统筹“新四化”发展,平衡多方面关系。4.新型城镇化需要加大制度变革,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充分互动。必须健全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专家点评 新型城镇化问题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着长远和全局性的意义,它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广泛的、深刻的综合关联效应。新型城镇化必须研究农村、农民、农业经济问题,而它们可能是中国未来学术研究取得突破的领域。这是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2013年学者们关注热点的深层原因。

(点评人郝旭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