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7: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助推法治建设
■入选理由 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我国面临着各种挑战,如何立足我国国情,进行“改革顶层设计”,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成为党的十八大后亟待探究的理论和实践课题。2013年围绕这一议题,学术界展开了充分的理论研讨:1.在权力配置方面,确保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2.在权力运行方面,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统筹协调政府等权力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3.在权力监督方面,深化司法公开,着力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和狱务公开制度建设。4.在司法系统内容管理方面,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推进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5.在权利保障方面,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规范大案、要案办案程序,实现个案正义和社会公平,等等。
■专家点评 2013年度,中国的法学界和法律界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表了数量不少的有关司法体制改革的研究文章,也召开了数量不少的专题性研讨会,形成了法学界的一个学术热点。到了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对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措施和任务,这将会成为下一步中国法制建设尤其是司法体制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方面,也会成为法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领域。
(点评人刘作翔,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热点 8:“新型大国关系”的意涵探索
■入选理由 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内涵、实践路径作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推动国际和平共识的达成、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实现和国际制度的改革朝向更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目前研究情况大致如下:1.对“新型大国关系”概念、内涵和意义的阐释。围绕十八大提出的国际关系“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精神,学者们从大国之间对外关系的时代要求、战略出发点与归宿、现实利益与分歧、相互关系的复杂程度等多个维度探讨了新型大国关系与传统大国关系的不同,深刻剖析了“新型大国关系”所具有的“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等多重内涵;2.以中美关系为案例的研究。涉及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可能性、必要性,指导原则,构建的路径及影响因素,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未来设想等。3.将新型大国关系的思维拓展到与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间关系的经验研究以及国际治理的语境中,发掘与传统大国、新兴大国、周边大国、地区强国等在内的大国之间关系的新内涵、新特点,使得“新型大国关系”理念更带有全局性,充实了中国多边外交的新理念。4.强调中国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和合”外交、“共生”原则、“天下体系”等智力资源以丰富西方主导的传统国际关系理论。
■专家点评 “新型大国关系”之所以成为2013年中国学术热点,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将“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中国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的重要目标;二是因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成为本年度中美关系的主旋律;三是因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急需理论创新、观念创新、实践创新,由此激发中国学界从更广阔的时空视野展开学术研讨和课题研究。
(点评人袁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