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方彬:缺少核心价值观支撑的民族走不远

公方彬:缺少核心价值观支撑的民族走不远

摘要: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处于进行时,要实现突破,则是看似简单实际困难的命题,因为其间不仅需要对价值元素本身作出判读,并且要明确许多价值元素奠基于何种基础与精神空间。某种意义上后者比前者更难决断。

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抑或圆梦行动中,一个长期困扰且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命题。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并突出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于其中出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而让从事这一理论研究者们为之一振。虽然不能说12个概念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属于研究和抽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一次新努力,属于阶段性成果,毕竟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算得上是一次突破,因为其中意味着我们迫切需要将核心价值观明晰起来。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概念或命题写入党中央的政治报告,表明这项任务已经进入工作大纲,有了日程。

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有着一致性,且规律相同或相近,都是在未知的领域中探索前行,都要反复受检验,并且有曲折,有反复。这便决定了不是所有的成果都能稳定下来,有些看似是科学而又成熟的成果,走过一段路后会发现,只能是探求科学成果过程中的必要成本,因为其满足的是阶段性需求,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便显露出不足和缺陷。为什么科学理论需要反复求证,并且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为什么有些研究兜个圈后又回到从前,甚至是此前取得的研究成果上,完全是规律使然。我们存在着认识能力与认识水平的局限,存在着政治观的制约。

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处于进行时,要实现突破,则是看似简单实际困难的命题,因为其间不仅需要对价值元素本身作出判读,并且要明确许多价值元素奠基于何种基础与精神空间。某种意义上后者比前者更难决断。比如,有没有普世价值就是一个必须回答的前提性问题,不承认普世价值,就意味着否认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信仰具有世界性和终极性,同时意味着我们在世界上总是处于被动和边缘,缺少话语权,更无从谈起占领人类文明制高点起引领作用的问题,如果承认有普世价值,就逼迫我们对西方“民主自由人权”的核心价值观作出评价,其中是还存在人类文明的结晶或“人类共有的文明”成果,这显然受制于现有的政治观。再比如,我们是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往前走,还是转移重心,将建设目标指向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前者奠基于政治制度,符合现行的话语系统,后者奠基于文化,与现有观念和话语系统尚存距离。选择前者,关照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大陆民众,选择后者是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所有中华民族的子民。说起来,建设核心价值观是为了引导价值追求和提供精神家园,因而关照的范围越广,凝聚的民族力量就越大,中国梦就获得更坚实的实现基础,但只有紧盯的是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属性而非文化属性,问题就变得复杂,解决起来就会难得多。也就是说,不管产生哪种核心价值观,都赖于政治观的突破。

这里需要补充强调的是,在没有确立清晰的核心价值观之前,归纳抽象并表述出来是首要命题,真正产生出来后,宣传讲解表述本身,将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将核心价值观落地并发挥作用。西方民主自由人权的核心价值观是要进宪法的,是要评价政党和政府行为的,更是进人民群众的血脉,在下意识中就可以产生作用的。显然,这也是需要我们需要统筹考虑的事情。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