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产业的对外传播效用探析(5)

民族文化产业的对外传播效用探析(5)

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对东盟传播为视角

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众多的资源中,少数民族文化是最大的最重要的资源。广西有n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占全国首位;云南2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数量居全国之冠。对每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既要继承也要发展。产业化既推动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也促进文化的传承、整合和创新,更可以推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化是实现民族文化资源的现代性转化的最佳途径。“民族文化要进入国际主流社会,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市场途径,这是一条被认可的途径,也是市场经济下最可行的途径。’,当前,民族文化产业己成为民族地区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西南民族地区各省区都己提出建立民族文化强省(区)的战略目标,相对于东中部地区,西南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必然要走民族文化产业这一差异化路径。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对于促进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进步、民族团结,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有重要意义。同时还是参与区域和国际竞争,拓展发展空间,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形象的有效途径。所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对东盟的文化传播必然是在民族文化下工夫,借助民族文化产业将民族文化推向东盟。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文化艺术、民居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传统手工艺文化是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条件。要借助先进的技术力量和强大的创意力量,以商品化、故事化、时尚化、和符号化等多种形式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破译古老艰深的文化密码,唤醒大量沉睡的历史文化符号,把它们转化成创意资源和创意产品,生产外销型的文化产品,使其具有国际化的市场视野与文化表述能力,打造具有外销能力的标志性民族文化品牌,通过构筑民族文化传播的平台,实现民族文化商业化输出。

更为重要的是,民族迁徙与跨界民族存在是西南边疆地区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云南、广西从西向东与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由于地理与历史的原因,与上述三国边界地区存在着复杂的跨界民族人文环境。从总体上讲,东南亚半岛上的大多数民族都是从我国西南民族地区迁徙过去,中国西南与东盟国家接壤地区有频繁的民族迁徙活动。据文献记载,早在新石器时期,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地区就有氏羌、百越、百淮三个大族群的部落,经过长期的发展变迁、分化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中国西南至中南半岛北部的各个民族。今日的跨界民族的状态是这种历史性民族迁徙的留存现象。从分布来看,西南边疆地区与东盟国家跨境民族分布地域广且跨居国家多。而且这些跨界民族主要是文化意义上族体而非政治人类学范畴的人们共同体。这给文化交流与传播提供基础。因为文化要素总是伴随着民族迁徙而传播出去的,而文化起源地往往也是文化元素的最大集中地,愈是古老的文化元素便愈具有分布广泛的性质。民族迁出地的中国文化、中国元素己深深扎根于东盟土地之中就是很好的例证。民族迁徙与跨界民族存在是西南边疆地区一大人文优势,在对东南亚国家的开放和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族同源,语言文字、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传统都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便于沟通,易于认同,是民族文化产业合作与传播的深厚基础。

近年来,广西、云南在对东盟的文化交流传播中,按民族文化的构成元素来配置打造文化产品的内容,搭建民族文化产业的交易平台,取得很好效果。《印象·刘三姐》和《云南映象》就是以民族化内容实现产品国际化的最好例证。广西与越南达成协议,把中国的资本、创意、运营模式等和越南的民族风情相融合,在具有“海上桂林”之称的越南下龙湾共同打造下龙湾大型海上实景演出项目。《印象·刘三姐》模式还被移植到了柬埔寨,中柬联合打造的吴哥实景演出项目正在筹建中。广西通过联盟形式在南宁举办了广西民族博物馆与东盟十国博物馆交流合作、印尼文物精品展、越南出水瓷展等。广西电视台以突出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感走向东盟,树立民族文化主体意识,拓展潜在的地缘文化空间,缩小民族文化的地域性差异,逐渐在东盟社会赢得文明和文化认同,有效地提升对东盟的传播能力。如《寻找金花》《可爱广西》等都是蕴含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具有跨国交流的民族文化元素,传播效果显著。广西的民族演艺、展览、影视、音像、艺术品、出版物、动漫、饮食、服饰文化是以后合作的重点。广西将重点打造民族特色歌舞、刘三姐文化、会展节庆、原生态文化、民族民间工艺等品牌,作为文化产业合作的重要接口。作为澜沧江公河上游对外省份,云南在民族艺术语言、考古、和民族迁徙等方而体现了该流域的众多共同点,具有开展产业合作优势。云南依托地缘优势,将从民族文化交流、出版、广电、产业论坛等方而筹建东盟文化产业合作圈,并在在文化旅游、民间工艺品、民族歌舞等产业上获得先机。云南江川青铜文化、云南民族服饰刺绣、《大河儿女》大型民族摄影、花腰彝族女子舞龙队、彝族海菜腔民歌、花腰傣族服饰、拉枯族民间民族歌舞等众多原生态民族文化成为云南借大公河流域向东盟推介的文化项目。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