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 把改革进一步深化下去

以史为鉴 把改革进一步深化下去

核心提示:过去一年,从大环境上看,“中国梦”点燃了中国的热土:强国梦,复兴梦,航天梦,海洋梦……梦梦相扣,催人奋进,中国在翘盼,中国在逐梦。

过去一年,从大环境上看,“中国梦”点燃了中国的热土:强国梦,复兴梦,航天梦,海洋梦……梦梦相扣,催人奋进,中国在翘盼,中国在逐梦。

2013年,我也在逐梦,我的梦有的已经实现,有的将要实现,有的期望实现。在这一年中,我曾梦想,多读点书,读点好书;与过去不同的是,这一年我有选择地读了一些史书和古书,读史使人明智,我的确从中感受良多,受益匪浅。“以史为鉴”这是至理名言。对我来说,以下几个问题更为关注。

三国时期,杨修主持为曹操兴造一座“相国门”,开始就搞得富丽堂皇,巍巍壮观;曹操见后,命人在“相国门”上写个“阔”字,杨修领悟后,随即从简改建。明末李自成到了后期,自以为江山在握,该享乐了,于是朝野上下,天天“过年”,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民怨沸腾,民变四起,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前些年,在社会里广泛流行着“阔绰风”、“吃喝风”、“公费旅游出国风”,有的企业因经营不善已危如累卵,仍送往迎来,杯盏交错,投桃报李,照样安之若素。历史反复证明,任何一个民族或社会,如果人们在观念上、在实践中对财产的关切度很低,不太重视对财产的有效占用、积累和增殖,一味渴求消费,无止境地对财富的存量和增量任意挥霍和浪费,那么,这个民族或社会是很难有生机和活力的,也很难兴旺发达。

中国历史上,早就有“义利之争”。孔孟之道,重“义”而轻“利”,但这种“义”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并未能真正释放出中国新的更高的生产力,相反却使中国长期沉沦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之中。西方的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重“利”而轻“义”,但它把社会推进到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也相应地带来了种种弊端,如对内横征暴敛,两极分化,对外攻城略地,搞殖民政策,大发不义之财。我以为,“义”和“利”原本不是完全对立的,处理得当,可共存共荣,相得益彰。因为市场经济就其本性而言,在重“利”的同时,也讲求“公开”、“公平”和“公正”,讲求“公信”和“公德”,讲求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实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其“义”就深寓其中。愈是发达的和完善的市场经济,愈能使这些原则得到充分的贯彻和实现,市场经济的进步作用也更加显著。我们今天之所以要实行市场经济,其主要原因也在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重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