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问题与路径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问题与路径

内容摘要:进入新时期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然面临着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化、社会现实利益矛盾的凸显、忽视甚至损害人民根本利益、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和思想道德失范等问题。因此,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关注和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实现思想理论的通俗化,充分发挥和综合运用多种大众传媒,通过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 键 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与路径

作者简介:于文俊(1956- ),男,辽宁丹东人,中共湖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主任、教授。

努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新时期我们党的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并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认真回顾和总结这个探索历程,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努力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对于我们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进而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非常重要的。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深刻的历史进程。我们党从创建至今,就在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向纵深推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产生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第一阶段从改革开放开始启动至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任务,一是进行思想路线和思想理论的“拨乱反正”,恢复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二是用完整的和准确的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具体做法是:第一,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破除“两个凡是”,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两个凡是”的危害是禁锢了人民的思想,把毛泽东思想教条化、庸俗化。不破除“两个凡是”,党和国家就没有希望,社会主义就没有希望。正因如此,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大力倡导实事求是,领导和推动了对“两个凡是”的批判,引发了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通过讨论和学习,破除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毛泽东思想的教条式理解,使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比较完整准确的认识和掌握。邓小平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同时,提出要解放思想,他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1]。可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有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系列具体的并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所认同、所接受的思想观点: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通过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判断我们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等等。这些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深刻道理,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接受、所认同,成为干部和群众的集体记忆,成为当代中国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具备了这些内容,也就具备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了这些基本点,也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2]。第三,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落实到实践中去。比如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使人民群众从过去超越发展阶段的“左”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学习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论,把人民群众的注意力转到生产、发展和创造上来;通过学习改革开放的理论,人民群众逐渐理解为什么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活跃起来。可以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和普及,从思想上保证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