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沿革

山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沿革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提要”

20世纪 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制了在当前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吹响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速前进的进军号,指明了“深化改革”的内容是“全面的”,因而,60条决定涉及政府职能、财税体制、城乡发展一体化、构建开放型经济等诸多方面,但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有人把经济体制改革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这个比喻是贴切的。

毛泽东对市场经济的初步探索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建设社会主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的问题,摆在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面前。事实表明,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能在整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条件下,在不长的时期内,就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进而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同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同时,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相当严重: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反思,其后又着力纠正大跃进的错误。因此,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提出了一系列在今天看来仍然很有价值的看法。其一,只要有不同的所有制存在,商品生产就要存在的观点。毛泽东明确指出,只要存在着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商品生产就是不可避免的。其二,价值规律是伟大学校的观点。毛泽东说:“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其三,商品生产不等于资本主义的观点。毛泽东认为,商品生产的性质要看它与什么经济相联系,与资本主义经济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与社会主义经济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其四,统筹全局,兼顾各方。毛泽东讲到“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厂和工人,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

邓小平开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道路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早在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就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就冲破了“左”的意识形态把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捆绑在一起的“左”的藩篱。

1987年2月,邓小平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说:“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进一步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