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坚持三个导向

广西: 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坚持三个导向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观念已由“吃得饱”向更加注重农产品品种多样且营养丰富、更加注重消费农产品和食品的清洁安全转变。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坚持三个导向: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这“三个导向”,阐述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方向,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着眼全局、遵循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重要指导。

以地怎么种为导向,发展集约高效型农业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对于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抓好粮食生产,把饭碗端稳在自己手中,始终是头等大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系列扶持、保护农业生产以及惠农利农政策的颁布实施,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广西与全国一样,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仅2013年,广西粮食总产达1521.8万吨,创8年来新高,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但我们也要看到,广西农业生产已进入高成本、高风险、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青壮年劳动力紧缺的“双高、双紧”阶段。绝大多数农户承包经营的耕地规模小且高度分散,生产效率不高,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如何让种地更有效益,让农民更加体面,让农村更有魅力,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美丽广西”建设和“两个建成”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发展集约高效型农业,解决好地怎么种的问题尤为紧迫。

一要更加注重提高粮食安全水平。在耕地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守护上坚持树立底线、红线意识,努力使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60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50亿公斤以上,确保谷物和口粮基本自给。同时遏制占多补少、占近补远、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等随便占用和破坏耕地现象,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

二要更加注重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集约高效农业。坚持顶层设计、长远立法与试点结合,全面深化承包经营权分离、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等产权制度改革,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土地流转;坚持在家庭经营基础上推进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有序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统筹推动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探索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有效方式,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优质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用物资供应及农副产品的储存、包装、加工、配送、销售和物流增值等配套服务,降低农民交易费用;坚持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引导、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多元化农业投融资新机制;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力度,真正发挥现代科技对农业的引领作用;完善冷链、加工包装、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营销等各种现代营销手段,不断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

三要更加注重组织创新。大力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千方百计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使种地农民获得理想的收入;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参与财政项目申报和实施,加快制定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的办法,让农民从土地规模化经营中获得更多收益;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普惠金融体系和农业保险体系,以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抗风险、增动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愿意种地的青壮年多起来;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及自治区实用人才培养计划,造就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以解决地少水缺为导向,发展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农业

水是生命之源,土地是食物之基。广西虽是农业大省区,但农业资源相对缺乏,尤其是土地和水等农业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我国人均耕地大约是1.38亩,而广西只有1.29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却不足40%,浪费惊人。广西水资源总量虽较为丰富,但季节性、区域性干旱问题严重。发展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农业,有利于破解资源环境约束、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规范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大力加强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持续高产高效的农田建设。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