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上看,这则“逼婚广告”在给了父母以新的逼婚借口和理由的同时,也给了未婚男女以新的压力,所以才招致了年轻人的反感和抵制,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是这则广告本身所体现的错位婚恋观和价值观,才让它成为众矢之的。当代年轻人的晚婚现象本来就是一个需要多角度看待的问题,部分年轻人在选择婚姻伴侣的时候好高骛远,挑挑拣拣固然不妥,但如果从有利于未来爱情婚姻和谐稳定的角度来看,“精挑细选”显然就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值得肯定。
这则婚恋网站推出的“逼婚广告”,显然是弄巧成拙了,而由这则“逼婚广告”,实际上也给未婚男女和他们的父母提了一个醒。作为父母,应该充分尊重年轻人的婚恋自由,如果催得太急,逼得太紧,除了增加年轻人的心理压力,甚至不惜租个男友女友回家欺骗父母之外,如果真的只是为了满足父母长辈的心愿就仓促结婚,其实是害了自己的子女。
而作为年轻人,也需要对父母的“逼婚”多些理解与宽容,如果感觉自己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也确实应该考虑早点走入婚姻殿堂。这不仅仅是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更是为了自己的感情早日有个归宿,为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更好地稳定下来,也为了更早地体验婚姻与家庭的幸福和甜蜜。
“逼婚”广告绑架受众
春节,成了父母逼婚的时间节点。深谙此道的某婚恋网站,在春节期间推出煽情广告,想因此来吸引单身男女。
这个看似很善意的婚恋广告,不经意间戳痛了众多未婚男女的软肋——大家最怕父母长辈逼婚。大家强烈的反对,其实也在情理之中,无论是谁,都想找到钟意的伴侣,走上幸福的婚姻殿堂,大家之所以等待,就是因为要找真爱。想想看,这则广告想鼓动未婚青年为了父母长辈的焦虑而在寻找真爱的路上妥协,怎么能让不大家愤慨?父母长辈想让孩子早点结束单身,也是想孩子幸福快乐,但是,随便找一个人来告别单身,就能幸福吗?孩子的婚姻不幸福,父母长辈能心安吗?
广告中的外婆,在鼻孔插上氧气管的病危时机仍然催婚,是现实中很多父母的缩影。而那句瘆人的“结婚了吧”,则更能刺痛大家的心。在外打拼的未婚青年,回家是想享受家和情亲的温馨,可是,众亲友的催问、逼问,让他们重新陷入灰色的心境。事实上,婚姻是孩子的事,父母可以提供参考意见,但不可一再催促,甚至用“父母关爱”这样的软暴力相逼。再者,结婚未必就代表幸福,鲁莽草率的婚姻,则预示着更大的不幸的风险。
成家立业是一种传统观念,由这样观念衍生的逻辑就是“不结婚就不幸福”。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婚姻观,不应屈服于外界压力而潦草结束追求真爱的历程。显然,尽管这个催婚广告有良好的初衷,但它在不经意间用陈旧的伦理道德绑架了受众,让不少网友的心灵受到伤害,至少没有给予未婚青年充分的尊重。这就是此则婚恋网站的“逼婚”广告引争议的根由所在。
走自己的路,让“逼婚广告”说去吧
作为大龄单身青年,家人本就在平时对自己的婚姻问题心急如焚,若在春节期间再被广告语屡屡“逼婚”,从而引起家人的催逼和声讨,的确会有点吃不消。其实,虽然广告语戳中了很多单身青年的痛处,让他们在家里浑身不自在,但也没有必要放在心上,不如对“逼婚广告”一笑了之。
面对大龄儿女的婚事,很多父母都是心急如焚,督促自己的儿女尽快成家,以使父母安心。但是,在父母的催逼下,很多儿女却从内心父母的唠叨排斥,不肯走入婚姻殿堂,甚至出现“逃婚”现象。而“逼婚广告”的出现,就是在家长对儿女婚姻心急如焚的语境下,以广告的手法所做出的宣传手段,其最终目的只是盈利而已,并没有与“道德绑架”有任何牵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