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7日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谈到执政理念时说:“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未来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占有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大中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开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在改革的进程中,各种深层次的矛盾渐渐浮出水面,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面对各种尖锐的矛盾、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对全中国人民的期待,全世界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一句“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让中国人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一马当先的改革勇气和扛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对任重道远的改革充满信心。
不是每个为政者都有这种责任担当。改革的实践证明,不少地方、不少部门的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在改革的问题上,有红利必先争,有美味的肉必先吃,对于难啃的骨头或视而不见或裹足不前。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权势部门分割国家利益的利器。公权私用的怪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阻碍了改革的步伐。长期以来,“不当改革出头鸟”,这句话在官场上彼此心照不宣,很有市场,私底下被认为是“政治上的成熟”。殊不知,种种怪象和所谓的成熟,丧失了多少改革的机遇,贻误了多少发展机会。改革之难,难于上青天。有困难就绕弯,有麻烦就推诿,前怕狼后怕虎,归根到底,是我们的领导干部缺乏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改革勇气,缺乏只争朝夕、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
总书记“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应成为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深化改革、为民执政应具备的政治品格和执政理念。
“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是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素养,要求党员干部胸怀天下,心系人民,无私奉献,敢作敢为。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肩负着改革的具体事项,每一项改革必然会遇上重重困难,要敢于挺身而出,以涉险滩啃硬骨头的担当精神,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谋利,按中央的统一部署,合力推进改革,最终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这就是责任使然,担起了该担的责任。若为官一任,担当不起该担的责任,即无人品,也无官德,自己摘掉官帽让位敢于担当的人,也可算作为改革尽了绵薄之力。既不敢担责,又不肯让位,中央和人民群众是不会给厚脸皮的人脸面的。
“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说一个小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登陆前夕,盟军司令员艾森豪威尔在一份新闻稿中写道:“如果这次登陆行动因为失败而受到任何指责的话,那都由我一人承担”。艾森豪威尔的行为就是担当的勇气。但他的勇气不是一种蛮力。在登陆前,艾森豪威尔对获取的情报作了全方位的深入分析,对部队英勇作战、忠于职守的精神作了基本评判后,果断作出登陆决定。因此,面对改革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需要深入实际调研,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需要做好惠及最广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各项改革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当一往无前,为党的事业,祖国的利益,人民的幸福挺身奉献,这就是担当起历史责任的勇气。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在长期的探索中,中国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央对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有了充分的评估和准备,相信党的智慧和13亿中国人民对改革的期待和支持,只要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蹄疾步稳”的精神,不推卸,不懈怠,不私欲,将中央分解的一项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中国的改革就一定能成功,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