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袖珍公租房的新闻一出,立刻引来了网友们的强烈关注,由于户型太“奇葩”继而又引来网友们排山倒海式的吐槽,尤其是新闻中3房1厅公租房的房间仅仅比身高1.75米的男子的臂展长一点的图片,看来让人觉得特别心酸。“房子太小很没尊严”,“能做饭不能洗碗”,“摆得下床摆不了柜”……面对公众的种种发难,官方的回应是该设计是为了满足一家三代同住的需求。
公租房都是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财政资金来运行的惠民工程,基本上都是装修完毕、设施齐全,符合条件的居住者只要自带家具家电,就可以入住。然而公租房由于其特殊的出发点,是不可能做得太舒适,因为它不是让一家子居住一辈子的。如果这一家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其经济实力有显著提高,完全通过自己的支付来完成对于更舒适的大房子的追求,那也就意味着公租房的使命完成。
笔者认为,公租房“鸽子屋”式的设计有一定的道理,一来袖珍的户型或许不易成为个别具有特权阶级不正思想之人的垂涎之物,二来袖珍的户型可以使更多的困难人群得到保障,三来房小面积紧凑,可以防“骗租”。这样的考虑都是为了使公租房的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设计者也是煞费苦心,可就实际情况而言,大家似乎并不领情。
保障房建设的是舒心工程,而不是窝心工程。要让群众“住得有尊严”,要让公租房充分发挥其保障作用,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