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一部党群关系发展史 (4)

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一部党群关系发展史 (4)

中国共产党从她成立的那天起,就立志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意义。什么时候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认同和真正支持,革命事业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如果路线方针政策不符合群众愿望与要求甚至损害群众利益,革命事业就会受到挫折。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党与人民群众关系发展史。回顾中共革命历史,至少能为我们提供如下启示:

第一,共产党人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在任何情况下,共产党人都始终是少数。抗战之初,全国党员仅三、四万人,这些党员分散到全国,党员与群众极不成比例。经过1938年、1939年两年的大发展之后,中共党员也只有50万人,即使到抗战胜利时也只有120万人,而且相当多的党员集中在军队。为此,毛泽东一再告诉全党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决不可脱离群众。他指出:“共产党员决不可脱离群众的多数,置多数人的情况于不顾,而率领少数先进队伍单独冒进;必须注意组织先进分子和广大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这就是照顾多数的观点。”[21]他还说:“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22]树立群众观点,最重要的是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符合实际,需要群众的实际要求。

第二,必须维护群众利益,努力为群众谋利益。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早在中央苏区时期就提出:“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23]后来,就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强调“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24]“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干部们应时刻注意的。”[25]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共产党)要实现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其二,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二者缺一,无产阶级就不能实现自己的领导。[26]只有自觉维护群众利益,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和切实感受到的政治权益,人民群众才真正认可共产党是为其谋利益的,才会认同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真心实意地跟共产党走。

第三,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认真听取民意,及时调整方针政策。1940年国民党停发八路军军饷,并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的外援全部断绝,边区政府已没有足够的财力购粮,只能全部依靠征粮,1941年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决定征粮20万担,这虽然是不得已之事,但比1940年征收的公粮9万担增加了一倍多,是抗战以来边区征粮数字最高的一次。“群众深感负担过重,普遍出现不满情绪。”[27]为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及时采纳党外人士、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提出的“精兵简政”意见,在各根据地实施大规模的精兵简政运动,同时组织大生产运动,局面很快改观。1947年的土地改革在复查和平分土地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曾一度发生侵犯中农和民族工商业者利益、乱打乱杀的偏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了解这一种情况及时开展纠“左”,强调中农的利益不得侵犯,必须保护民族工商业,在新解放区停止急性土改,在老区迅速确定地权,结束土改,从而稳定了农民情绪和解放区社会秩序,为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原标题:党群关系与中国革命胜利

注释: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569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页。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255页。

[4]《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4页。

[5][7]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上,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6年版,第97页。

[6][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华全国总工会编:《刘少奇论工人运动》,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213页。

[9]刘少奇:《中国革命的战略与策略问题》(1942年10月10日),《中国赫鲁晓夫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言论集》,人民出版社资料室1967年版,第707页。

[10]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央档案馆:《遵义会议文献》,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页。

[11]《回忆中央苏区》,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49—450页。

[1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组:《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斗争史料选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59—561页。

[13]毛泽东:《查田运动的初步总结》,《斗争》第24期,1933年8月29日。

[14]刘少奇:《农业工会十二县查田大会总结》,《斗争》第34期,1933年11月12日。

[15]王健民:《中国共产党史》(第二篇·江西时期),(台北)京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8年版,第569页,第574页。

[16]项英:《于都检举的情形和经过》,《红色中华》第168期,1934年3月29日。

[17]转引自张闻天:《人民委员会为万泰群众逃跑问题给万泰县苏主席团的指示信》,《红色中华》第173期,1934年4月10日。

[18]张闻天:《是坚决的镇压反革命还是在反革命前面的狂乱?》,《红色中华》第208期,1934年6月28日。

[19]赵超构:《延安一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3年版,第217—218页。

[20]《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4—1255页。

[2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5—526页。

[22]《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1页。

[23]《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137页

[24]《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

[25]毛泽东:《为中直军直生产展览会的题词》,《解放日报》1943年11月24日。

[26]《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73页。

[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616页。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