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阿普拉瓦西·加特地区(2)

世界文化遗产——阿普拉瓦西·加特地区(2)

这时,英国人实施了一项后来被证明对世界都有持久影响力的劳动力政策,契约劳工项目,英国人称之为“伟大的实验”。在全世界范围内,毛里求斯是第一个采用契约劳工制度吸引劳动力的地区,而劳工的最主要输出国就是印度。仅1834年一年,就有29万印度劳工到达毛里求斯。他们到达和登陆的地点,就是今日位于路易斯港口中的移民入境站(阿普拉瓦西·加特地区)。到了1849至1923年间,共有约五十万的印度契约佣工通过这一地区最终被运送到大英帝国的各个种植园,因此海外印度人在早期的英国殖民社会留下了不能磨灭的印记,在今天的毛里求斯,有68%的人口为印度后裔。

毛岛70%是印度裔,他们的先辈正是从这里登陆上岛

毛岛70%是印度裔,他们的先辈正是从这里登陆上岛

当年装载劳工的船只通常经过8到10个星期的海上航行到达毛岛。抵达后,劳工首先会在船上接受医疗人员的检查,接种疫苗后方可下船。下船后,他们通常会在阿普拉瓦西·加特临时住上两三天,接受必要的医疗。在完成所有的行政手续后,他们才会被分配给各自的甘蔗种植主,从此开始在毛里求斯的新生活。

在大批从横跨印度洋的劳工船走下来,踏上移民入境站台阶的外来劳工中,曾经有华人劳工存在,而这些华人,大多是来自广东的客家人,因此毛里求斯最早及大部分的契约劳工不是都来自印度和非洲,也有来自于中国的契约劳工。这些劳工在契约期满后或者回到原籍国,或者就留在毛岛成为了早期移民。在这些移民定居下来后,曾经是一个荒岛的毛里求斯逐渐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毛里求斯现在的居民以印度和巴基斯坦人后裔居多,从中国移民的华人后代目前约占总人口的2.5%。 

没有外来移民,就没有今天的毛里求斯。当时移民来的劳工肯定不会想到,阿普拉瓦西·加特登陆点会成为现代毛里求斯社会特性的一个重要象征,更不会想到,经过他们几代人的努力,这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会变成被人称颂的“人间天堂”。

如今,毛里求斯的甘蔗种植主要仍由当时登陆的劳工后代经营着。从上世纪以来,制糖业一直是毛里求斯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每个毛里求斯人每年为世界提供500公斤蔗糖。

厕所遗址

厕所遗址

毛里求斯的第一个世界遗产地

阿普拉瓦西·加特的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在20世纪中叶开始建设的,当年这些完整的建筑群目前只剩下了三个石制建筑的遗址。从当年这一完整的建筑群目前剩下的三个石制建筑遗址来看,现在可以判断出它们在19世纪60年代是中转站出入口和医院大楼。现存遗址是移民入境的小屋,还可以依稀辨认出当初作为公共设施的痕迹。至今保留的石拱形入口建于1865年,与此相邻的建筑是医院,包括安置工作人员的七间房屋,这其中又包括看守的房间、厨房、手术室、旱厕等。现在只有看守的房间和手术室得以保留,不过厨房和旱厕的遗迹已经考古发现。残留的医院建筑在2000年添加了一个屋顶。阿普拉瓦西·加特信托基金是此遗址的管理部门,现正尝试将此遗址逐步修复到19世纪60年代的状态。

现存的移民入境的小屋

现存的移民入境的小屋

阿普拉瓦西·加特地区从2002年开始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终于在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认可阿普拉瓦西·加特地区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到的作用而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了毛里求斯的第一个世界遗产地。因此,阿普拉瓦西·加特地区的这些遗址列入毛里求斯的国家历史文物名录,受毛里求斯国家文物法律的保护。

责任编辑:王菁,蔡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