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价值观告诉我们 什么值得追求

上海:价值观告诉我们 什么值得追求

摘要:无论在国家、群体还是个人层面,中国都到了提升精神生活层次、丰富生命内涵的时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适时提供了一种指引和向导。

价值观用于评判事物的重要性,但价值观最重要的功能是让人能在自然重要性面前,获得人的超越性存在,这是价值观基本的人文属性,也是今日我们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在全面深入推进改革的关键时刻,中央加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度,有着重大战略意义和当下实践价值。

价值观告诉我们什么东西重要,但并非一切重要的东西都能经受住价值观的衡量。财富很重要,生存很重要,这是没人会否认的。但作为人类精神追求的坐标,价值观的一项基本社会功能,恰恰是引导个人超越某些天然具有重要性的事物,而达致人之为人的存在。孔子有一句话,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那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人类有追求,有时甚至超越了自然因果律,明知道追求不成,但为了自我认可的使命,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不惜牺牲生命而追随崇高理想?价值观用于评判事物的重要性,但价值观最重要的功能是让人能在自然重要性面前,获得人的超越性存在,这是价值观基本的人文属性,也是今日我们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在价值观的视野中,改革开放始于邓小平同志的一个提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对“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一错误的价值观进行了拨乱反正。“劳动致富,致富光荣”这一新价值观让人民群众可以堂堂正正地谋取物质利益。在纠缠于“义利之辨”两千多年之后,富裕,或者说得再世俗些,发财成为改革开放时代的价值观,这是具有明确进步意义的。今日中央将“富强”置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位,在国家层面上,体现了中国最终摆脱“积贫积弱”历史困境的追求;在个人层面上,容纳了民众对物质幸福的向往。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特别是社会整体进步,我们在承认追求物质财富正当性的同时,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社会在此之外,必须找到更高的目标。不脱离物质生活,但又超越单纯物质财富的精神追求,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社会整体进步的更高体现。

中国经济已经走过了数量为主的发展阶段,开始进入注重质量的新阶段,过多追求效率和产值的片面发展观正在为科学发展观所取代:效率仍是必须的,但公平绝对不能忽视;产值仍然是重要的,但同环境友好相处已经成为目标;安全的经营业绩须确保,但创新的风险也应被接受,等等。所有这些细微却又深刻的变化表明,超越物质财富生产和积累的、具有更加丰富和全面内涵的经济发展,正在越来越多、越来越开放地拥抱作为人类精神成果的价值观,并以此作为自身迈向更高阶段的目标和动力。

对于普通人来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也将到达一个社会水准的大平台。现有的收入可以保证体面的生活,而要再提高一个等级,却需花费不成比例的努力,且成功的难度大为增加。迫切的物质追求动力衰减,心灵上的自我安顿开始被列入铺展人生的议事日程。财富之外的目标、浮华之外的享受、职场之外的努力,同样需要价值观的重新定位。否则,焦虑、紧张乃至无来由的惶恐,将恶化个人的身心状态。

无论在国家、群体还是个人层面,中国都到了提升精神生活层次、丰富生命内涵的时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适时提供了一种指引和向导。 (作者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