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立法能否管住PM2.5?(2)

北京立法能否管住PM2.5?(2)

严控污染物排放总量

纵观《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污染排放总量控制,首次明确“降低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这一大气治污目标。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柳纪纲表示,人口和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大气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特别是地理气象等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使得环境容量非常有限。仅靠排放浓度控制已不能解决问题,迫切需要对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目前北京已设立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施“双控”。

有关研究表明,北京市PM2.5约60%来源于燃煤、机动车燃油、工业使用燃料等燃烧过程,23%来源于扬尘,17%来源于溶剂使用及其他。呼吸学专家认为,由于PM2.5粒径小,易被吸入人体,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

对于日益恶化的大气环境,北京市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治理。2013年,起草制订了《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率先执行第五阶段新车排放标准,发布低硫煤及制品等9项严于国标的地方标准,出台大幅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压缩小客车总量指标等16项政策,北京市财政共安排资金27.9亿元,创历史新高。当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削减7.25%、6.29%,提前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减排幅度领跑全国,PM2.5年均浓度为89.5微克/立方米。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北京大气污染形势非常严峻,仅靠控制污染物排放已不能解决问题,要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削减总量,才能实现2017年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的治理目标。

执法将受到严峻考验

2014年伊始,北京市委市政府确定,全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是: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5%,达到85微克/立方米,其中房山、大兴、通州、门头沟等区县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6%左右。

如何让《条例》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真正起到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如何既能严格执法,又能化解社会矛盾,考验着执法当局。《条例》中40条的法律责任,涉及环保、公安、工商、住建委、质检、商委等多个部门。据悉,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进行《条例》实施准备工作,包括对800多名一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条例顺利施行。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力表示,处罚不是目的,通过处罚来威慑那些心存侥幸、故意排污的企业,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人把治污减排作为自觉行动。在今后的执行过程中,处罚不仅会公开、公正,每处罚一例,包括处罚的额度在内,都会向社会公开。同时,环保部门在执法中,也随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破解“雾霾”困局,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环境治理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密不可分,《条例》的实施与我们百姓息息相关,在学校、宾馆、商场、公园、办公场所、社区、医院的周边和停车场等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地段,如果停车3分钟以上,请熄灭发动机。在PM2.5面前,人人平等,少踩一脚油门,少放一串爆竹,少吃一串烤肉,都是在为减排PM2.5作“贡献”。

在这场“呼吸保卫战”中,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每个市民不仅是环境治理的监督者,更是环境防治的践行者。建议大家从我做起,树立环保生活理念,开展低碳生活,主动减少PM2.5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还首都一个蓝天。(记者 张景华)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