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走基层 应真心为民

干部走基层 应真心为民

核心提示:干部走基层,应真心为民,真情为民,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难心事、苦心事、烦心事。在实践中需将工作重心往下移,走到基层中去,走到人民群众中去,真诚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走基层,不是“走马观花”、“走形式”,而是“走田埂”、“走农家”;不是走基层看风景,而是走民家看问题,需要在走基层中“带着问题”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问题”,切实做到集中走基层听民意、多办实事好事解民难。

目前,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随着全国各地正在有力、有序、有效的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更广、领域更宽、数量更大,与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涉及的矛盾和问题具体尖锐,群众期望值更高。在四川,在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集中开展了“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走基层活动是践行群众路线的一大创新、一大亮点。开展“走基层”活动,是政府为民服务的一大“诺言”,是顺应人民群众期盼,是转变工作作风,是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

干部走基层,应真心为民,真情为民,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难心事、苦心事、烦心事。在实践中需将工作重心往下移,走到基层中去,走到人民群众中去,真诚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走基层,不是“走马观花”、“走形式”,而是“走田埂”、“走农家”;不是走基层看风景,而是走民家看问题,需要在走基层中“带着问题”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问题”,切实做到集中走基层听民意、多办实事好事解民难。

心怀群众走基层。干部走基层要“放下身子”,使“身心”共入基层。走基层,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到群众中去,在田间了解群众生活,倾听民意。只有通过上门走访、实地调查,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找准问题之所在,才能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只有通过与人民群众进行“心连心”、“面对面”的交流,在“炕头上”召开民情会,才能听到群众的“心里话”,掌握到群众的“呼声”,了解最真实的村情民意。走基层,需干部把人民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真心实意与基层干部群众“接穷亲”、“交朋友”、“拉家常”,深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急;行在“手”上,真抓实干为民谋利,千方百计为民办实事,尽心竭力为民解难事,这样才能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缩短干群之间的“差距”。才能真正帮助群众助其所想、解其所盼、除其所忧。

解决问题惠民生。干部走基层要“扑下身子”,使“行心”共入民家。走基层,就需要领导干部多到一线去,多到最苦、最急、最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去,到老百姓家中深入调查研究,在“田埂上”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求,只有真正了解问题,才能从问题的根本出发去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问题。领导就是要“领”,干部就是要“干”,走基层的最终目的是为民服务、为民谋利。为民办事需要领导干部行动起来,真正走下去。如果领导干部都“浮在上边”,不入“海底”,怎能了解海底的“五彩缤纷”;不跑农家地头,不与老百姓接触,怎能了解老百姓真实情况。干部走基层要带着真感情、带着责任,多想为民解难的办法,多练为民办事的本领,真正做到群众有难不推脱,帮扶政策不打折。只有少讲“排场”、多干“实事”,真正到基层解民忧、解民困,真诚把基层所需所盼之事办实、办好,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拥护。

密切干群创和谐。干部走基层要“沉下身子”,使“思心”共入乡村。走基层,领导干部需“沉下身子”进村入户“接地气”,这有助干部真正把具体情况掌握在“一线”、工作思路形成在“一线”、群众问题解决在“一线”、良好形象树立在“一线”。只有切实践行“四个一线工作法”,才能密切干群之间的关系,加深干群之间的联系。干部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从人民希望的事情做起,从人民忧虑的工作干起,从人民迫切的要求抓起,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这样才能赢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支持,才会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与支持,才能创造干群和谐。

古人言:“名者由实而生,非徒好而自至也。”领导干部只有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解决问题、密切干群关系,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真诚真意做好事,才能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和工作成效,才能真正获得老百姓的口碑,在人民群众当中“留得身后名”。

(作者单位: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