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关注水安全:
地下管道加粗了吗
习近平25日下午来到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北京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说,北京近年加强了立交桥改造,防止内涝,总书记问:“地下管道加粗了吗?”“新管道按新标准铺,有些地方清了淤。”从南水北调水质、再生水成本到雨水利用率、地下水超采,总书记边走边提了不少问题。
新闻背景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是北京市最大的地表水水厂,目前日供水能力为171万立方米,以密云水库为主要水源,先后采用活性炭吸附等深度水处理工艺、微砂加速沉淀技术,2010年,首次大规模应用先进的膜处理技术,原水处理率接近100%,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北京“人多水少”:北京地区多年平均降水585毫米,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量37亿立方米。近十几年来,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21亿立方米,年均超采地下水5亿立方米。北京多年平均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00立方米,实际仅为100立方米左右。北京市是典型“人多、水少”的资源型缺水城市。
总书记关心“地沟油哪去了”:
没有去搞麻辣烫吧
“地沟油哪去了?”展板前,习近平问介绍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的北京市市政管委负责人。负责人回答,北京各区都建了废弃油脂处理厂,年回收废弃油脂10万吨,还有70万吨通过市场化渠道处理。总书记又问:“没有去搞麻辣烫吧?”他说,我们在这方面加强了管理和监控。
新闻背景:
北京日产生活垃圾1.84万吨:去年北京市居民产生生活垃圾为671万吨,可回收垃圾500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3%。目前全市共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37座,日处理能力达2.19万吨,与2009年比焚烧、生化处理比例由10%提升至53%,垃圾产生量增长幅度由8%降至3%。
总书记连问北京交通发展
探讨解决“城市病”对策
近年来,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习近平来到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调度指挥大厅。宽阔的圆形大厅里,10多块巨型显示屏环绕四周,实时反映10多条轨道交通线的运行情况。总书记来到地铁10号线指挥台前,和工作人员亲切交谈,了解客流量计算方法,察看线路运行情况。
上班错峰了吗、地铁里程是不是世界第一、袖珍公交运行如何、交通建设每年民间投资占多少、高速公路比较拥堵的是哪个方向……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听取北京交通工作汇报,不时插话,详细询问有关情况,与大家探讨解决交通拥堵“城市病”的对策。
新闻背景
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一期工程2007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包括轨道交通14条线路控制中心、路网调度指挥与应急处置管理平台等;二期工程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包括轨道交通19条线路的控制中心等。中心的建成,标志着北京市轨道交通管理进入全新网络化时代。
北京治理交通拥堵“城市病”:近几年,北京积极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十年来轨道交通从4条线路114公里发展到17条线路465公里,公交出行比例从28%提高到46%,位居各大城市首位;实施交通需求侧管理,遏制机动车过快增长;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总书记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
小心别碰到
习近平傍晚来到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在“燕蓟神韵”“国际都会”“日下积胜”等展区,他在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前驻足,认真听取介绍。在珍贵馆藏文物展台,习近平提醒忙着拍摄的记者们“小心别碰到,砸了我得负责”,幽默话语引来大家一阵笑声。
新闻背景
北京历史文化展览:北京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著称于世。首都博物馆的北京历史文化展览共展出文物675组件,再现了北京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原始聚落到城市出现,发展成几代王朝的政治中心,进而上升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首都,乃至建设中的国际大都市的历史进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