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比,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柳建辉: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可从几个层面讲,但集中起来看表现在:
第一,它继承了我国改革35年来一系列正确的重大决策和决定,同时在时间节点上,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在进入21世纪后经过十六大、十七大这两次党代会的有力推进之后,面向未来主持召开的一次为中国描绘出波澜壮阔改革路线图的重要会议。全会公报中有一句话说的很明确:“这是一次研究综合性改革的,是面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处于攻坚期和决定性阶段的一个关键性会议,又是落实十八大精神的一次全会”。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进入21世纪的前30年中目前还有不到10年时间这个节点上,为实现未来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到2050年基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梦想这个节点上召开的,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意义。
第二,它通过了21世纪中国共产党指导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决定》执行得好或是不好,直接影响到未来的中国与世界,意义深远。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面貌、中国人民未来的生活面貌、中国共产党未来的执政形象、中国能不能在国际上赢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不能实现,这次改革都会起到很关键、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它的历史地位应该充分认识。这一段关于全会的一些解读材料,从各个角度的评价都很不错,它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会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向着更加令人振奋的目标奋进,明确了中国未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的发展方向。包括执政党的建设,尽管这个《决定》是围绕着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展开的,但对执政党的建设如何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给予了明确回答,提出了明确思路。
第三,理解这次全会的重要意义,还要从《决定》的内容中来加深理解,其中提出的一些新的重要论断和改革举措,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提出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强调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强调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强调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职能转变等。就是说,理解它的重要意义要和以前的全会相比较,和未来中国的发展走向,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想联系,加深理解其中的新内容、新思想。
记者:外国媒体评价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国,影响世界”,为什么外媒会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如此关注?
柳建辉:外界确实特别关注。全会期间和之后几天,我正带团在美国进行学术交流,有一次约半天的交流,对方都是围绕这次全会集中发问。可见,世界的目光纷纷聚焦于这次值得期待的关键会议。其实新时期党的历次党代会,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外界都很关注。这一次全会之所以特别受瞩目,直接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去年刚刚召开了十八大,提出了很多昭示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决策和举措,规划了党未来执政的一些战略部署,又恰是大会选举产生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整一年的时刻。全会研究中国的改革如何深化,这个改革不仅仅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有政治体制改革,还有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也包括中国在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方面的一些思路和改革等。外界对全会特别关注,就是关注这次会议和十八大相比有哪些更进一步的改革举措,这些举措又对中国发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中国的老百姓会发生什么影响,对世界的和平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实际上,中国的改革搞好了,对世界各国都是一个重要的机遇,也更利于各方面交流合作。外国无论是政界、民间和研究者,不管哪个层面,尽管关注的角度不一样,但本质上都是关注中国怎样给世界带来机遇,对世界经济复苏,对世界未来的健康发展等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正是从这个角度,外媒评价这次全会是“决定中国,影响世界”。这种关注是自然的,对我们也是有好处的,可以更好地从外界的视角给我们提供一些更中肯、更理性、更科学的改革建议,使我们把全会精神贯彻得更好。
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您认为成立这个小组有什么重要意义?今后应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柳建辉: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重要意义在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下一步要更全面科学地筹划改革、推动改革,使改革更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因为一次全会、一个文件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而且根据历史经验,改革在一些重要环节和关键点上通过这样一种相应的机构来落实会更有效。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改革的内容、指导思想、目标等,然后成立这个机构的意义就在于组织上要抓好落实。由于这个机构设立的时效性,它的权威性,以及这个机构将来人员配置上、职能上的综合性,成立后会更加科学地统筹研究改革的一些重要问题,然后经过调研、分析、提炼、归纳,经过征求民意,上报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有的要经过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后,再来实施,变成行动。这个机构的成立,就是要更好地把握改革的方向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协调性,使改革在力度、广度和深度上更好地融合、更深入地推进,使改革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增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三个自信”。
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这次全会《决定》也专门讲到了。《决定》分为十六个部分、六十条,其中第十六部分就是“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怎样加强呢,《决定》说得比较全面,我个人理解,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明确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决定》中说的“要加强党的领导”这个问题。这是原则问题、方向问题,不能含糊。其次,还要通过改革来改善和完善党的领导。执政党不仅要领导改革,还要在改革中改善自身,只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强调改善党的领导,是不全面的,党的一些执政方式和决策机制等一些方面就不会适应改革的发展需要。事实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一个同步的过程,所以《决定》是这样表述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宏观上,党既要成为改革的领导者,又要成为改革的推动者,同时也要通过改革进行自身调整,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健全党的执政体制机制,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不断适应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决定》提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就是“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等问题。那么,怎样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呢,核心的意思就是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第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也是为了给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第四,加强党和改善党的领导还要贯彻群众路线,实际上就是《决定》中提到的“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都要发挥各自的应有作用,使之形成整体合力。只要充分发挥出改革的整体效能和最大潜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将会呈现出更加广阔的情景,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社会主义的面貌也必将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总之,改革是时代的最强音,改革开放是最伟大的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历史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只有正视艰难,更显勇毅,科学谋划,坚定笃行,才能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历史新篇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