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颜晓峰(资料图)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党相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作为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存在着基础一致,都是以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文化为基础的价值升华,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为基础的价值反映,以当代中国社会为基础的价值精神,以13亿中国人民为基础的价值共识;存在着主题一致,都是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引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引领,坚持民族性、先进性、科学性、人民性相统一的价值引领,坚持国家、社会、公民层面价值观的共同引领。同时,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又存在着内涵与外延、形式与内容、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差异,构成了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其中一个鲜明特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凝练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理论,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物质财富充分涌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把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从私有制统治下解放出来、自己成为社会的主人作为新社会的制度目标,把继承吸收人类文明的全部优秀成果、创造人类新的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基础,把消灭“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建立自由人联合的劳动共同体作为新社会的组织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价值理想。消灭贫困、走向共同富裕一直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始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到治理文明,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明发展在路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凸显和强化了和谐的价值。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包含着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期盼,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内含着国家发展进步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一条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是公民对待国家的价值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