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比布鲁斯

世界文化遗产——比布鲁斯

比布鲁斯位于黎巴嫩的贝鲁特以北40千米处的朱拜勒,是地中海沿岸的西亚腓尼基古城,圣经时代此地名为杰贝勒。1921年起这里进行了发掘,一些学者认为比布鲁斯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且有连续居址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两大文明的交汇点与贸易中心。1984年比布鲁斯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比布鲁斯是黎巴嫩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那里发现了许多连续的文明废墟。它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有人居住,与数千年来地中海地区的传奇和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比布鲁斯也与腓尼基字母表的发展传播息息相关。

1984年,比布鲁斯与安贾尔、巴勒贝克、提尔一起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1984年,比布鲁斯与安贾尔、巴勒贝克、提尔一起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不断改朝换代的古城

比布鲁斯这个名字就来源于当年其与希腊和埃及之间的大宗纸草贸易:埃及的纸草通过比布鲁斯运到希腊,而希腊语中的比布鲁斯与纸草同音。古代埃及人视比布鲁斯为上帝的海岸。比布鲁斯的历史发展是非常的曲折的。公元前5000年,在海角西部出现了第一个人类定居点。公元前3200年,垒石建房。公元前3000-2800年,出现早期城市结构。公元前3000年,比布鲁斯成为地中海东岸木材贸易最重要的港口。公元前2800年,此布鲁斯的黄金时代来临了,迦南人在此建都,在城市四周修筑了防御城墙,并兴建了城市的排水系统。此后受到埃及文化的强烈影响,这里有各种产品涌入埃及并成为埃及在地中海东岸获取木材的主要港口。比布鲁斯作为庞大的商贸和艺术交流的中心,其交往买卖的对象,往东是美索不达米亚,往南是埃及,往北是赫梯入王国,往西越过大海则是灿烂的克里特文明,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两大文明的交汇点与贸易中心。

公元前约2150年,亚摩利人放火焚毁比布鲁。公元前约1950年:重建城市、神庙和防御城墙,恢复与埃及的联系。贸易活动扩展到远离家乡的高加索和克里特岛等地。公元前1725年:喜克索人入侵埃及,比布鲁斯的发展中断。

比布鲁斯成为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两大文明的交汇点与贸易中心

比布鲁斯成为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两大文明的交汇点与贸易中心

公元前1580年,埃及赶走喜克索人,把腓尼基变为自己的领地,从而保护了腓尼基文明免遭米坦尼人以及后来的赫梯人的侵害。比布鲁斯的贸易活动又重新开始,并由于字母系统的发明而兴旺发达起来。公元前1200年,埃及势力衰竭,该地区受到海上民族的威胁,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都是由别的国家统治。公元前725年,亚述人统治;公元前612年,巴比伦人统治;公元前539年,波斯人统治;公元前332年:希腊化统治;公元前63年,罗马人统治。

到了638年,在被穆斯林征服时期,比布鲁斯的重要性减退。1104年:十字军雷蒙·德·圣吉尔攻占城市。1109年,该城在划为季比莱特区之后,由热那亚安布里亚科家族掌管。十字军时代又重新给比布鲁斯带来了财富和贸易。1187年,萨拉丁一世再度占领比布鲁斯,拆毁十字军城堡,夷平防御城墙。1199年:法兰克人再度占领该城。1266年:比布鲁斯不再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而成为一个宁静的渔港至今。1960年:黎巴嫩签暑《海牙公绝》。1984年,比布鲁斯与安贾尔、巴勒贝克、提尔一起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1993年:申请将黎巴嫩世界遗产遗址列入《海牙公约》的“国际文化财产特别保护清单”。

虽然经历了很多的兴衰历史,但是却磨砺了比布鲁斯的发展。

虽然经历了很多的兴衰历史,但是却磨砺了比布鲁斯的发展。

虽然经历了很多的兴衰历史,但是却磨砺了比布鲁斯的发展。尽管不断改朝换代,比布鲁斯还是经历着相对的经济繁荣,它是东方各国主要的宗教中心之一。

责任编辑:何思佳,蔡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