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改革,六大建设看过来(图)(2)

点赞改革,六大建设看过来(图)(2)

改革,是今年两会的最大关键词。凝心聚力,畅想未来,代表委员瞩目改革、热议改革。

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营改增”在全国推开,从废止劳教制度到放开“单独两孩”,从“老虎”“苍蝇”一起打到完善干部考评制度……过去一年,中国改革足音铿锵。循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擘划的宏伟蓝图,全面深化改革一路闯关夺隘,给力政策密集出台,60项改革目标启动实施过半。

伴随两会启幕,中国改革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步入“深水区”,注定会有险滩;啃下“硬骨头”,需要壮士断腕。只有坚定信心,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拿出更大的果决和勇气,才能突破利益藩篱,冲破思想障碍,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蹄疾步稳,一马当先,万马奔腾。2014年,改革再出发,春意正暖人!

经济体制改革

行政审批制度

新闻回放

2013年4月24日,国务院取消71项行政审批事项;2013年5月6日,再取消和下放62项行政审批事项;2013年6月19日,取消和下放32项行政审批事项;2014年2月15日,再次取消和下放64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8个子项。

点评

广西百色矿务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启江代表: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关键是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管住政府这只“闲不住的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公平竞争中焕发活力,激促经济内生动力。

(本报记者 庞革平 谢振华整理)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

新闻回放

2014年2月,国务院批准并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

2014年3月1日起正式停止企业年检工作。

2014年3月1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推行。

点评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丕恕代表: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等非公有制经济是这项改革最直接、最大受益者,将使更多的创业者成为规范的市场主体。从“管企业”到“服务企业”,政府转型折射着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潘俊强整理)

营改增

新闻回放

2013年8月1日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在全国推开。

2014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试点。

点评

广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利平代表:营改增不仅给企业减轻税负,也让广大企业家对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拓展市场充满了信心。加快城镇化建设,必须发展服务业和壮大中小企业,而营改增政策是做大“小”企业、做强“弱”产业的一剂良方。

(本报记者 王伟健整理)

混合所有制经营

新闻回放

2013年12月,商务部等12个部门联合下发《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工作方案》。

2014年2月19日,中国石化董事会通过议案,同意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

点评

海南省发改委主任林回福代表:在大型国有企业经营领域适当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有助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在“放开”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本报记者 丁 汀整理)

利率市场化

新闻回放

2013年7月20日,人民银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2013年1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

点评

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委员:金融市场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其价格机制将会影响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加快深化改革进程,利率市场化是关键的攻坚战。这对于长期处在利率保护下的中国所有商业银行无疑是一场严峻挑战、一次浴火重生的洗礼。

(本报记者 欧阳洁整理)

上海自贸区

新闻回放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4年2月18日,自贸试验区启动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

点评

东华大学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所所长严诚忠代表:自贸区的建立,是深化改革的探索和创新性举措。在对外开放中,中国要从长期单一的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走出去”参与国际分工是必然趋势,设立自贸区,可以视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片“苗圃”。

(本报记者 姜泓冰整理)

不动产登记制度

新闻回放

2013年11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2014年2月,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国土资源部牵头的不动产登记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点评

广西崇左市委书记黄克代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房产税开征乃至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的基础之一,将提高楼市调控的针对性。只有全国实行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才能掌握纳税人在全国拥有房地产的信息,保证税收的公平。

(本报记者 庞革平整理)

政治体制改革

废止劳教制度

新闻回放

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废止劳教制度的决定,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劳教制度走到尽头,彰显了我国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进步。

点评

新疆残联副理事长胡志斌委员:劳教制度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废除劳教制度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是对权力的约束,也是司法改革中的一个进步。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有利于帮助违法犯罪人员重新回归社会。

(本报记者 程 晨整理)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