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新提“发展三内涵”与“改革三改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领导层秉持着一个经典论断,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习近平去年7月在湖北调研时首次论述提出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五个重大关系,其中包括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分析人士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发展三内涵”与“改革三改起”。
——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
——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这实际上是在新历史起点上,中国政府提出的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新方法论。
“发展三内涵”的提出,因应了中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的客观现实,标志着中国实质性地从以往过度追求经济规模与速度,转入以提升质量与效益为中心,以推进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革三改起”的提出,则更加明晰了改革的工作原则、政策取向和突破口,“三个改起”分别代表了当前改革的紧迫之处、重要所在和力量凝聚之法。
王小广说,纵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其所作的各项改革部署和措施安排,充分体现着上述理念与思路,它将证明中国政府的年度改革路线图是能够按照预定进度转化为现实的。
实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后,中共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政府如何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实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着墨颇多。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加强自身改革建设。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强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如何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如何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改革,如何全面接受人民监督,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等,均作出了具体部署。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指出,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表示,这表明,中国正在从经济社会“管理”的历史阶段进入经济社会“治理”的历史新阶段,治理结构将从一元单向治理转向多元交互共同治理,以适应中国发展的新需要。
“这将有助于打破一些地方一提政府职能转变就卸责、一提政府全面履职就扩权的‘历史怪圈’。”他说。
政府工作报告还特别对抓紧研究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保持现有财力格局总体稳定,作出了部署安排。
西方研究组织力学的学者将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权力横线与纵线(在中国所称的“条”与“块”)的交错称作“矩阵”难题。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曾表示,由于中国已经产生出世界史上最大的组织机构,其“矩阵”的复杂性也是世所罕见的。
随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出炉及其有关突破性的改革部署,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中国开始着力解决“权力经纬”这个世界性的难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