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式上多次获得代表、委员的热烈掌声。这掌声,是肯定,也是共鸣。本报法人微博发起的“政府工作报告”话题讨论量在24小时里超过760万人次。一个能引发广泛共鸣的文本,其出炉过程也一定意味着更多辛苦与努力。
【图解】政府工作报告是如何产生的?
摘要:此后,起草组将集纳起来的审议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整理、吸收,并对报告再度进行推敲和修改,报总理审定。去年,国务院就在代表审议和委员讨论的基础上,对政府工作报告作了13处修改。按照本次人大大会日程,13日上午,大会全体会议将对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进行表决。
- 世界聚焦中共十九大报告关键词2017-10-21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2017-10-19
- 日常生活是一份尊贵的工作2017-10-16
- 谁不是一边孤独生活,一边玩命工作2017-09-18
- 石涛:驱动科技创新要“双手协调”2017-09-08
- “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报告会第四场报告举行2017-09-06
- 你的不自律,不只是因为懒2017-09-05
- 你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你一生的高度2017-08-30
- 国企改革:做好四个方面的“结合”命题2017-08-03
- 完善国家监管制度满足社会公共需要2017-08-02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党员课堂】曹永栋:新时代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培育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刘岳:雄魂八十年 一脉英雄气——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之英雄气概、必胜信念
- AI技术何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 看北京如何“点数成金”
- 深化“政策找人”,确保应享尽享
- 【廿四节气·小暑】温风打头阵,小暑悄叩门
- 【党员课堂】张小平:修炼“官德”砺初心
- 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
- “电影票根”何以撬动市场大消费?
- 粮价托底,托起的是农民心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根
精选视频
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党员课堂】新时代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培育
读懂“百折不挠”:焦庄户挖出了“人民第一堡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