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呼唤破解科研领域三大困惑(3)

代表委员呼唤破解科研领域三大困惑(3)

摘要:目前科研经费的分配也存在着“有人跑钱苦,有人花钱愁”的问题,大量科研经费过于集中到少数有“名号”的科技人员身上,更多普通科技人员缺乏经费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由此造成争戴各种“人才帽子”和跑项目、争评奖的浮躁现象屡禁不绝。

困惑三:成果止于纸上——论文大国离创新大国有多远?

“科研,关键是看论文发没发。发了论文,项目主管单位就好说话,对个人晋升、评职称也都很重要。至于成果对社会是不是真有用,说不清楚,也很少有人较真。”一位地方科研专家曾这样对记者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涌天算了一笔账。以他所在领域的一本国外学术期刊为例,一年发表的3300多篇论文中,770多篇来自中国。如果篇幅不超长,每篇论文要收1795美元的版面费。这样算下来,我国一年光给这一本刊物交纳的版面费就达近千万元。“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在‘买’论文上,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有统计显示,中国的论文数量曾一度问鼎全球之最,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却不尽如人意。王涌天分析认为,从原创性论文到可用性成果往往中间经历“死亡之谷”,这个阶段没有显在利益,企业不愿意投,国家也难以关注到。

他建议,尽快改变高校论文和项目经费的“一刀切”评价标准,实施一些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的特殊政策,如科技人员依靠财政资助项目的成果进行创业,知识产权归创业者个人,高校院所研究人员可在科技企业兼职等。

张永明建议,尽快落实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对企业研发费用的相关优惠政策,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给予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相应支持,探索企业牵头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将一些公共研发转化平台企业化运作,打通产学研结合之路,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发展。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