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县长千里慰问“撞人没跑”女孩,该不该?(3)

【案例】县长千里慰问“撞人没跑”女孩,该不该?(3)

县长千里慰问“诚信女孩”是拔高模范吗?

石芳丽与韩大爷的事迹被曝光后,石丽芳家又是收到了慰问金又是收到住房帮建款,而且政府号召全县向她学习,南宁市委宣传部还拟把石芳丽列为2014年度南宁市道德模范典型,准备强力推出。这些后续跟进活动可说是让好人有“好报”,更是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本无可非议。

只是对石芳丽家乡县的县长千里慰问“诚信女孩”的行为寓意,许多网民议论较多,有的甚至予以揶揄嘲讽。这值得深思:县长的行为错了吗?

作为一县县长,积极宣传弘扬本县的道德模范应是份内之事。但他带队千里慰问“诚信女孩”给人感觉确实有点“夸张”。从新闻配发的图片可看到,全县确实在进行浩大的学习活动。和同学石丽芳一起爬山拍的照片也被用到了山上做宣传。她本人感觉“有点拔高我”,受伤老人也感觉这种关注“有点反常”,这些感言都很实在。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宣传学习?

倘若石丽芳没有这个“诚信”事迹,她和她的家庭还会受到这样的关注和帮扶吗?恐怕很难说。事实上她的事迹美德不是一日养成的,她的美名效应也有给人“一荣俱荣”之感。和她有同样美德的人在该县还有许多。在一个人出名前,能有鼓励好人见义勇为积极担责的制度比事后突击激励更加重要。

至少,石丽芳的成名让人看到了一个道德模范是怎样炼成的。类似的模范还有许多许多,就是不知学习之风过后,模范的效应还能持续多久?树典型不能是造典型,对典型的学习作好恰如其分润物无声。石丽芳的道德模范不仅仅是她家乡的,也是全国的,随着全国性报道,其精神宣传应该早已水到渠成。

一个交通事故肇事者勇于担责本是应该的,受害者有感于肇事者的表现给予谅解与包容,也是正常的人情美德。对他们的道德精神不缩小不拔高,以冷静的平常心看待更有利于普通大众接受。政府的表彰弘扬也只能适可而止,不能附加太多的光环,更不能嫁接移植更多的光环,甚至借此光环带亮自己的光环。凡是一过就难免惹人非议甚至反感。让更多的模范生活在大众中,而不是系列的耀眼活动中。

“理所应当”何以引来县长“千里慰问”

自己撞倒老人,将老人扶起,送至医院治疗。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事,却让这位“诚信女孩”获得县长的“千里的慰问”,并成为全县学习的榜样。这样让人觉得有些无厘头的事情,正在广西上林县上演着。

因为此事,县长还亲自带队,从千里之外赶去慰问这位“诚信女孩”,这类一系列行为不免让人觉得有点“小题大做”。整个事件的关注点根本就不在老人身上,真正该关心的没人提及,很少有人去关心一下老人的病情如何,恢复情况如何,社会更多方向的关注点却落在了这位做了一件“理所应当事情”的石芳丽身上。

当时撞倒人的石芳丽扶起老人,这是一个本能的反应,也是一个稍微有点道德良知的人都应有的行为,她可能也没有想到事后会被这样的“大肆炒作”。老人为了表示感激,帮女孩找到了工作,这原本也只是一个单纯的感谢之情。却没有想到会被县长如此“夸张地赞扬”,县长的此举动也不得不让人心生怀疑,这是不是一个炒作?就连当地的旅游景点,就将石芳丽原来去玩耍的照片作为“宣传照”……媒体铺天盖地的正面报道,会不会或多或少为此事件增添色彩。

的确,现在“扶不扶、敢不敢扶”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很多人在街上看到摔倒的老人或者被撞倒的老人,都会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导致很多原本可以得到救治的“老人”最后遭遇“不幸”。大多数采取“漠视”态度的人,都有着同样的担心,就是担心老人会“讹诈”自己,其实这样的担心也不是没有必要的。扶起老人,这样的行为当然是正确的,是一种可以传递正能量的行为。但是去扶起一位“被自己撞倒在地”的老人,这是最基本的社会道德底线的体现,这样的事情再正常不过了,却为何要被这样大肆的歌颂赞扬,着实让人想不通。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