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长千里慰问何妨点赞
在如今道德滑坡,老人街头摔倒是扶还是不扶的现实窘境下,“诚信女孩”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还是显得弥足珍贵。
上林县利用这一时机,对女孩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县长又奔赴千里之外进行慰问,不但及时有效,而且是有作为的表现。
在这件事情上,公众更多的是考虑县长带队千里慰问这个事情值不值,是不是花费太多,有没有作秀的嫌疑。其实对此我们还是以平常之心观之,事情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县长作为一地的行政长官,不但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负有直接责任,而且对社会道德建设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此情况下,对本县出现的重大好人好事给予关注,既是其职责所系,也是积极推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具体行动。此事放在常人的角度看也许稀松平常,但站在全县公民道德建设的高度看就不那么简单。对此予以重视和弘扬很有必要。
有些事情的得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县长千里慰问自然要花一些资金,但此钱花得很值。因为此事更多的是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提倡诚实守信和勇于担当的公民精神。这才是县长千里慰问的最大看点。
对正义的漠视就是对歪风的纵容,平凡之中见伟大。把“诚信女孩”作为全县人民学习的榜样,不但真实可信,而且让人触手可及。对此,我们应该点赞。
【启示与思考】
撞倒老人后辞去工作、打算陪护老人的18岁打工女孩石芳丽,成了她的家乡广西上林县的学习典型。近日,县领导不远千里来到石芳丽打工的燕郊,看望和慰问石芳丽。这些举动让两位当事人都感到意外,表示有点“拔高”了。
当事人有这种感觉,很正常。石芳丽让人感动之处,在于她所做的事情,超出了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而激发了人们的道德认同感。如今当地又是号召向她学习,又是进行慰问补助,这就有意无意忽视了,石芳丽正是撞倒老人的当事人,本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见,当地的做法偏离了公众的感受,也在某种程度上拉低了典型的标准。
不否认当地弘扬正气、传播善行的良好初衷。只是,宣传方法过于老套,难免效果不佳。榜样的力量,贵在真实自然。传播善行,不必刻意雕琢。只有尊重事实,不渲染、不伪饰,才能为人们接受。而高高在上、脱离实际,单方面进行的道德灌输,很难深入人心。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榜样,只怕会人人敬而远之。
什么样的榜样最有说服力?那些老百姓自觉认可、自发传播其感人事迹的人物最有说服力。比如双手接住坠楼女童的吴菊萍,她的事迹一开始就在媒体、网站上流传。又如“最美司机”吴斌,他生命最后时刻的那段视频,至今仍在网上传播,感动着许多人。这种朴实无华的感情,一旦被装进典型宣传这个华丽的盘子,难免产生夸张虚假的成分。刻意堆砌、拔高的典型,就像冬天里的雪人,注定会消失无踪。
榜样不仅是树给普通百姓的,干部也应是受教育对象。石芳丽和被撞老人韩大爷所做的,恐怕许多干部做不到。在以往的报道中,不乏官员碰到交通事故时知法犯法、泼皮耍赖的案例。因此,进行类似典型宣传,官员首先要摆正位置,思考自己应该从中学到什么。所谓言传身教,干部自当做出表率。如此,相关宣传才有说服力。
石芳丽的事迹不乏感人细节,她的做法也有值得赞赏之处。但针对这个事例,韩大爷的举动同样难能可贵。双方基于法律和道德基础上的善意和解,赋予这起普通交通事故格外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大家都能彼此体谅、多为他人着想,“扶不扶”还会成为话题吗?而这样的善意,原本就不需要过度拔高,也能让人感觉温暖。过度拔高,反而会令当事人也令公众反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尊重公众的真实感受,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述“人间有爱”的故事,这样的典型宣传才有听众,才会服众,也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