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如何看待“大学生寄脏衣回家洗成新业务”(2)

【案例】如何看待“大学生寄脏衣回家洗成新业务”(2)

“把脏衣服寄回家”拷问中国式家教

说者也许无心,但国家邮政局刘良一副司长说,目前高校的快递业务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学生把积攒一段时间的衣服寄回家去,家里洗完之后再通过快递寄回来,这话听来确实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自然,问题并不在于邮政快递本身,邮政快递积极捕捉新的商机,这其实并没有错;问题在于,这“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居然把脏衣服攒起来快递回家,真的不是个福音。

我首先就想到大学时代听洪君彦老师讲的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家教轶事——他从小家教很严,靠给父亲做“雇工”挣零花钱,清晨便到田里干农活,有时帮母亲挤牛奶。他有一个专用于记账的小本子,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后,按每小0.37美元记入账,尔后与父亲结算。这是他做得很认真,感到既神圣又趣味无穷。更有意味的是,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严格照此办理,并定期接受检查,否则,谁也别想得到一分钱的费用。

洛克菲勒家族资产超过十亿美元,但却如此这般地从小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美德和艰苦自立的品格。这种勤劳节俭、艰苦自立的美德其实对于我们中国人,同样也有启示意义。因为我们中国父母从小为孩子们操心,从小学到中学,从大学到结婚生子,几十年如一日,但却在培养孩子节俭、自立上注意不够。很多中国父母自己含辛茹苦,却不愿意孩子吃一点苦,生怕孩子在读书之外再遭罪,毕竟咱们的“应试教育”也确实让中国孩子们够受累的了。

照说,孩子们已经上了大学,不但读书方面的负担已经小于高中时代,而且也应该学会生活自理,中国父母应该多让孩子们承担些家务,鼓励孩子们尽量自立,而不是让他们把脏衣服打包快递回家,由家里人帮着洗。但我们的父母还是太心疼、太溺爱自己的孩子,以致很多人上了大学还是没有学会自立自强。这种充满溺爱的家教,其实并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与成才。

当然,我们的学校,从小学到大学,也应该在灌输知识与技能之外,更多地向同学们传授做人的道理,让同学们尽早学会自立自强,学会独立自主,学会做一个勤俭持家、艰苦自立的人,而不是永远生活在父荫下。

大学生快递换洗衣服,可怕吗?

大学生将该换洗的衣服快递回家,让父母帮忙洗,然后再快递回学校换上,当前,大学生的这种需求成了快递的新业务。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刘良的这个爆料,让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惶恐了,不安了——长此以往,这些金字塔内的国家栋梁还如何成家立业,服务社会?大学生快递换洗衣服,真有那么可怕吗?其实未必。

或许,真有大学生尝试这种快递的便利,但笔者依然深信,这只是一种极端的个例,不可能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普遍行为。我们不否认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有过太多的溺爱,也不否认有些大学生仍然处在断奶期,成年却未成人,但是,整体而言,我们的学生还是朝气蓬勃的青年。这样的事,对大学生本身也有压力,周围的同学、老师会怎样看待?不能不考虑。再者,已经成年的孩子娇惯至此,恐怕家长心理上也无法接受。

其实,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也知道这样的事有些离谱。诚然,现在的快递快速、便捷。但是,现在的洗衣机自动化程度不低,把衣服往洗衣缸里一撂,再定时,就OK了,洗衣服也很方便啊,大学生至于把自己该换洗的衣服快递回家,让父母代劳吗?再便捷的快递,也抵不上自己在学校洗衣服吧?另外,有些学校周围是有帮人洗衣这样的服务,据了解,这样的服务也不是多受欢迎,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勤劳的,至少在学校能自己换洗衣服。

快递行业到底做了多少这样的单?请他们拿出相关的数据来,才能让大家信服。关于大学生快递换洗衣服的事,早两年就在网上出现了。无风不起浪,这样的事有,但不会多,至少不该引起公众的忧虑。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用这样的事来表述快递的迅猛发展,来表述快递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可以的,但是,公众以偏概全地将此引申为现在的大学生娇惯、懒惰、没有希望,进而引发担忧,实在没有必要。

极少数的大学生代表不了整体。出现这样的事,这的确是快递发展的一个缩影。不过,我们也可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同城快递怎么不可以为我们快递需要换洗的衣服呢?比如年迈的父母虽然与子女同城,但自己却生活在另一个城区,不方便给自己洗衣服,我们做子女的,尝试一下快递换洗,也是不错的选择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