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如何看待“安全感工资”标准

【案例】如何看待“安全感工资”标准

【关注民生案例】

【事件介绍】

1

大城市安全感工资标准热传:上海最高达9250

近日,一条名为“全国各大城市安全感工资标准”的微博引起网友热议,榜单一出,不少网友都留言表示自己“拖了后腿”“没有安全感”。这份榜单靠谱吗?市民们怎么看?2月27日,记者采访了南京、苏州和徐州三地市民,听他们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安全工资”究竟是多少。

啥叫“工资安全感”

记者了解到,所谓工资安全感,就是所得工资在下次发薪前能否满足个人的开销,若能够满足甚至有富余,即有安全感,反之则无安全感。

三地市民说“安全工资”

采访对象:南京一企业员工

税后7000元感觉刚刚够用

26岁的李琪老家在山东潍坊,两年前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毕业以后来到南京,目前在一家民营通信设备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李琪一个月的工资,税后到手7000元左右,但是他告诉记者,这些工资只是刚刚够用,谈不上什么安全感。

李琪给记者计算了一下每个月的支出,其中最大的一项是房贷。2013年初,李琪用父母资助的30万元,在桥北购置了一套总价91万元的房子。现在,除去公积金,李琪每个月要还2500元的贷款。而这个数字,李琪说:“跟同事每月要还的贷款比,2500已经不算多了。”因为房子还没有交付,李琪现在还和同事一起合租,在鼓楼区,尽管是一个小房间,加上水电等费用,租房一个月要1000元。去年下半年,李琪交了一个女朋友,感情稳定,但也增加了生活支出。以前每个月的伙食费千元还有富余,现在2000元不够用,几乎是月光。加上其他支出,现在李琪自己每个月只能攒下1千多元钱。今年,李琪本打算买辆十万左右的车,但算算账,觉得还是过两年再说。

采访对象:苏州一对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夫妻

月入一万三,紧巴巴但还是挺幸福

苏倩(化名)和姚建(化名)夫妻俩都在苏州某区的政府部门工作,苏倩在粮食局,姚建在工商局。工作快5年了,两人每月的工资加起来靠近一万三。房子的首付和车是父母出的,在没生孩子以前,他们对工作和薪水都非常满意,没事还经常开车到周边游玩或约朋友喝茶聊天,过得很滋润。2012年底,苏倩和姚建有了爱的结晶,他们才开始有了节约和存钱的意识。孩子从出生到现在的奶瓶、奶粉都是找人代购的;苏倩虽然自己学会了不乱花钱,但给女儿在童装上从不手软。现在,苏倩还琢磨着给孩子报个英语班,从小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这样一来,夫妻俩总觉得紧巴巴的。记者采访时,苏倩正带着孩子在医院排队看病,她告诉记者,因为女儿咳嗽反复发作,过完年,光跑医院就花掉了3000多元。

不过,苏倩告诉记者,虽然现在过的没以前轻松了,花钱也不敢大手大脚的了,但觉得幸福感和安全感上升了,觉得挺好的。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