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群众史观的当代阐释

[前线]群众史观的当代阐释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哲学解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各项事业的理论基础。对我们党的重大方针政策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更高起点上把握其精神实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推动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需要我们在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推进这一活动的理论自信和自觉。

马克思主义自其产生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不仅引起了人类学术思想史上的革命性变革,更带来了世界现实格局的巨大变化,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实践中提出并坚持群众史观,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从而找到了一条不同于英雄史观的历史进步轨迹。同样,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所以能在艰难困苦中最终取得胜利,也在于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果武装头脑,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历史已充分证明,只要坚持群众史观,我们党就一定充满活力和创造性;忽略群众史观,党和事业就会受到重创。

在为民中把握历史创造的主体和动力

“为民”是我们党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内在生命力的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不是帝王将相,不是个别领袖人物,而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列宁早就指出:“不吸引更多的人民阶层参加社会建设,不激发一直沉睡的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就谈不上什么革命的改革。”因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只有从群众史观的哲学层面深刻把握我们党的事业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才能从理论源头上全面把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和时代意义。

我们党强调一切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这一基本判断,不是来自于领导对群众的恩赐,而是基于我们党对历史创造主体的深刻认识。要真正坚持群众史观这一基本论断,需要在实践中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这一话题,长期以来在英雄史观者的眼中被屏蔽了,在当下一些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者眼中也被忽略了。在他们看来,人民群众的眼光是短浅的,不可能真正触摸到历史进步的脉搏,需要领导和理论家替老百姓作主。这种本末倒置的观点和做法,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既促发了干群之间的矛盾,也影响了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进程。人民群众是生活在现实中的“草根”,他们对大地的任何变化都有着天然的敏感,对世界历史的任何举措都有着感同身受的体会。无论是在风云变幻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还是在年复一年的平凡岁月中,人民群众都在以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地改造着世界。因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英雄。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事实上,我们党的任何一项重大方针政策,都不是个别领导人闭门造车获得的,而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和价值诉求中获得灵感,进而形成造福一方的方针政策。

二是要坚定不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基本路线。这与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广大人民群众是文明的创造者,他们理应是文明的受益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观点。在现实实践中,凡是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就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拥护,就能够推动当代中国的发展。反之,一些干部以权谋私,尽管会用一些天花乱坠的新词来蒙蔽群众,但这样的做法迟早会被识破并极大地影响干群关系。

在务实中探索社会进步的内在规律

“务实”是群众史观的题中之义。马克思主义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明确宣布其目标是为了无产阶级获得解放,为了人类求得解放和幸福。要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就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

为什么讲务实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这与马克思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有着密切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尽管这一问题在不同的哲学家和哲学流派有着不同的表述。对马克思主义而言,旗帜鲜明地坚持客观存在第一性,意识思维第二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重要标志。尽管在今天看来,这是一个基础而又朴素的哲学命题,但真理就是简单朴素,因为它给人们展示了一个正确的世界图景。列宁指出:“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正在于:它的出发点是科学的客观性,是承认科学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而唯心主义则需要‘弯路’,以便这样或那样地从精神、意识中,从‘心理的东西’中‘引出’客观性。”思想的弯路必然影响着现实。事实上,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并非是懒人哲学,更不是一个无理想的自发过程,它需要智慧、勇气、坚持和兼容。因为客观世界展示给我们的仅仅是一个表象,唯物主义绝不意味着仅仅被动接受客观世界的表象,必须从纷纭复杂的现象中探索其内在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坚持唯物主义的难度要远远超过坚持其他思想观点。

中国共产党在其九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完全是一帆风顺的,其间也经历了许多曲折甚至重大损失,其原因固然复杂,但我们在思想路线上所出现的曲折是很重要的一条。现实的复杂性,人们思维的保守性、本本性,以及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某种思想意识奉若神明,都有可能断送我们在艰苦复杂的局面中所取得的成果。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根本的也是最基础的要求就是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对我国国情有一个客观全面的把握。这是一个复杂艰巨的抉择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非凡的进步,同时,中国社会结构和价值观也出现了多样化、复杂化的局面。越是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越要客观认识现实国情。不得不承认,由于经济利益和思维角度的不同,人们对现实的认识和需求并不一样。对于我们党而言,就需要在把握人们对世界不同认识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定不移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历史客观规律的走向出发,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全面准确地把握世情、国情、党情,进而提出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

务实绝不意味着仅仅是不动脑筋地反映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的整体。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就是对世界变化图景的客观描绘。无论何时何地,只有从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胜利。作为一个执政党,面对复杂变化着的现实,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就必须避免两种错误的思想方法:一种是教条主义。如果仅仅是名词上的纠偏,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实际上,教条主义并非是一个在现实中一目了然的东西。因为教条主义所坚持的教条在一定的时空是正确的东西,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东西。如何鉴别其客观真理存在的依据、如何把握教条与发展着的现实的关系,同样需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去进行思考。批判教条主义,始终坚持务实的观点,需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勇气,需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把握事物的智慧和方法。另一种是经验主义。这是我们界定务实行为的一个重要考验。经验主义是从实际中得出的,那么反对经验主义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不要从实际出发?如何界定现实中的经验主义,同样需要我们具有辩证思维的智慧。经验并非是一个贬义词,列宁曾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

经验来自现实,书本也来自现实。对于我们党来说,任何一项决策,都离不开经验和书本,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需要的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能力和智慧。但必须指出的是,经验也绝非是一成不变的,时空的变化必然要求我们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俄国革命和建设给中国以启示,但如果我们完全按照俄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模式去执行,是难以开创中国革命和建设新局面的。历史的教训已在深深地教育和启迪着我们,必须对经验进行具体分析,既要吸取经验的益处,也要从大的时空和系统中来审视这些经验,不断总结出新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一个离开历史和经验的抽象理论,而是从世界格局变化与走势出发,是以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为背景,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品格。由此可见,务实是一个综合系统概念,需要我们动态地、辩证地去坚持。

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就体现在对社会历史规律的不断把握上。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就是因为它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而这一思想武器是从实践中获得的,离开丰富多彩的实践生活,任何理论都会失去其内在活力。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漫长岁月中,我们党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人类进步规律的科学把握,构成了我们前进的重要理论座标。当然,任何一种规律性的认识都不是静止不变,因为实践世界在不断变化,我们的思想理论就必须与时俱进。但是我们也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志在面临群众所关切的实际问题时,或是引经据典,却不得要领;或是不加思考,盲目行事,同样难以真正解决群众的诉求。所有这些,都在于这些同志没有从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出发,没有认真学习研究实践这门教科书。

要在务实上下功夫,就必须花大力气进行调查研究。讲务实不单是一种与实际融为一体、打成一片的行为过程,而必须走进实际同时又能跳出实际,对实际进行理性提升和思考,惟有如此,才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要从重大实际问题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出发,敢于直面并解决问题。务实本身并不是目的,在实践过程中找到社会发展规律,并把对这些客观规律的认识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进而造福一方,这才是我们务实的目的。在现实工作中,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面对实际会出现两种不正确的态度:一是一部分领导不愿意或不屑于到基层一线去,总以为大概情况都了解,陷入事务重围,信息视野会受到限制,难以用战略性眼光来指导工作,他们可能会在书本网络上,或是在听汇报中去深入思考工作思路,不能说这样的干部不勤奋不努力,但这种做法的方法论确实存在问题,因为他们将实际看成是一个静止不变的僵死的东西,没有将客观与主观统一起来思考实际。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讲的实际,既有客观条件的存在,也有主观思想的互动,这样的实际是一个气场,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被触动和感化,才能有新的思考和感悟。还有一部分干部确实很重视实际,凡事事必躬亲,亲历亲为,但在实践行为中,不善于总结规律性东西,不善于举一反三,因此就可能会陷入事务主义,就难以有超前和总体性思维去指导工作。

务实与为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我们所讲的“实”,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在这样的“实”中去学习去研究,当然会获得不竭的动力,当然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清廉中厘清政党和群众的基本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是由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所组成,在不同的阶级中,又会形成在理论和实践处于领导地位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产生于风云变幻时期,在领导中国革命和民族独立的艰苦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由于时代主题和历史任务的变化,我们党的领导内容和方式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但党的性质和宗旨没有变,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征程的领导地位没有变。

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来审视社会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无产阶级特别是工人阶级,代表着先进生产方式,他们具备阶级革命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条件,但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从来就不是自发产生的,他们当然需要接受先进理论和文化的教育。我们之所以强调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根本上代表着无产阶级利益,而无产阶级的使命就是解放全人类,工人阶级作为无产阶级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实践活动体现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不是一种理论的抽象,而是在其一经产生就被历史和实践所赋予的。从根本上说,我们党的先进性的获得,就在于党无论何时何地都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

在当今社会,我们的干群关系总体上是好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非常突出和尖锐,而最为广大群众所关注和不满的就是干部的腐败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有效遏制,就可能出现以下几种危险结果:一是党的执政地位将会受到严重威胁。我们党从其一诞生起,就明确宣布党没有自身利益,党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能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拥护。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果我们一些党员干部将钱权交易带入党内,用人民给予我们的权力换为一已私利,这就必然会被人民所抛弃,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必然会受到严重挑战。二是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发展受阻。我们之所以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初步胜利,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有一个坚强的党。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加快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能够善于协调和处理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反之,一旦任由个别党员干部在市场中寻租,就可能冲击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导致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矛盾和问题也会越发严峻。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将会受到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和理想,而要真正使梦想成真,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从而不断增强广大人民实现梦想的动力。同样,如果在现实中腐败现象严重,不仅会破坏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也会颠覆人们的价值基础,颠覆人们为共同目标而奋斗的精神追求。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各项事业的理论基础。对我们党的重大方针政策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更高起点上把握其精神实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推动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需要我们在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推进这一活动的理论自信和自觉。

(作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疆石河子大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