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破解生产技术瓶颈助推陇药产业发展(2)

甘肃:破解生产技术瓶颈助推陇药产业发展(2)

摘要:甘肃省是全国中药材优势主产区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目前,有二十多个县(区)中药材种植面积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主要分布在定西、陇南及河西部分地区。

二是种子、种苗生产体系不完善,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缺乏专业的中药材种子繁育和规模化育苗机构,种子、种苗生产基本采用“自繁自育”方式,呈“多、散、小”的状态。生产过程中沿袭传统垦荒育苗方式,配套技术不系统,导致生态破坏严重,育苗成本过高,种苗质量参差不齐,产量产值偏低。如:当归生产过程中,农户为了降低抽薹率采用的育苗方式是在海拔2700米以上的高山垦荒后育苗,导致植被破坏严重,且种苗质量和产量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很难保证种苗保质保量供应。同时,在市场上流通的种子,既没有质量标准,也没有有关部门的鉴定,甚至有劣质种子充斥市场,导致种子、种苗市场混乱,药材产量、质量受到影响。

三是规范化(GAP)种植基地建设滞后,田间管理粗放。

由于农户文化水平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所限,加之专业培训不系统,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普及率不高。生产过程中组织化程度低、种植分散,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基地发展滞后。田间生产管理粗放,缺乏统一的技术操作规程,加之过量和超范围使用农药、化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导致农残超标及品质下降。

四是缺乏行之有效的产地初加工及贮运防虫防霉技术规程,存在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

2011年4月3日晚,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变性的草药》,曝光甘肃省陇西县用硫磺熏制黄芪、党参、当归等药材的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药品管理法》之第四十九条规定:“禁止生产、销售劣药,使用硫磺熏蒸,应按劣药论处。”但到目前为止,我省仍然缺乏适宜道地药材产地初加工、防虫防霉防腐及安全贮运的行之有效方法和技术规程,不规范的加工严重影响道地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