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国际机构如何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2)

摘要: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四大国际机构负责人齐聚北京,他们如何看待中国改革,传递出世界对中国的期待。

世界银行:城镇化将成中国经济增长引擎

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宪平透露了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新动态,这引起了世界银行负责人的关注。

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英卓华认为,包括城镇化在内一系列政策调整将在中长期内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

不过,英卓华也提醒,经济增长与城镇化紧密相连,但两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如果没有比较稳健的公共政策,城镇化的一些积极效应可能会被成本所拖累,比如污染、交通拥挤以及生活成本的上涨等。”

英卓华说,世界其他国家在过去的城镇化过程中有很多教训。一些城镇化实际上未能带来人们所希望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反而出现了城中村、收入差距快速扩大以及其他各种社会问题。

她认为,在城镇化过程中,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非常重要。发展城镇化,要重视城乡统筹发展,要保证发展的好处为全民共享。不仅是大城市,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也应该协同发展。

亚洲开发银行:以公共财政改革支撑可持续发展

在亚洲开发银行行长中尾武彦看来,中国正告别以往的高速增长,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公共财政改革至关重要。

曾任日本财长的中尾武彦对中国财税改革提出了建议。他认为,中国应通过扩大税基来增加税收,包括设立新税种、提高税收征缴率和征收执行率。同时,他认为目前中国个税占总税收的比重只有6%,仍有改进空间,中国征收个税不能仅限于工资,应对资本收益、房产、遗产和赠与财产征税,建立更具累进性的税收体系。

而针对中国未来可能面临的“未富先老”困境,他建议进一步扩大增值税税基,从而提供公平稳定的收入来源,为成本日益上涨的社会保障提供资金。

中尾武彦还非常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尽管地方政府的总负债占GDP的30%,仍在可控范围,但其过快的增速仍让人担忧。”

他认为,中国应确立适当的监管和规范机制,但更为重要的是重新审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支出责任分配,以缓解地方政府的压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