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更好地正确集中。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攻坚阶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在社会结构多元化、利益主体多样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的今天,大力发展协商民主,对于丰富民主形式、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独特的政治优势。《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通过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使执政党、参政党、国家权力机构、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广大民众在共同的协商平台上进行平等交流和坦诚对话,民主——集中——再民主——再集中……无疑可以增进政治发展共识。
真正学会运用党的群众路线是破解国家治理难题的法宝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也是破解国家治理难题的法宝。
首先,要畅通民意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听不进去群众的意见,听不到群众的声音是最可怕的。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关心群众生活,了解群众要求,体察群众情绪,听取群众呼声,总结群众经验,代表群众利益,工作由群众评判,这些都是党员干部应时刻注意的。毛泽东同志把认识论原理在实践中深化为根本工作路线,对党的领导提出了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从许多个别指导中形成一般意见(一般号召),又拿着一般意见到许多个别单位中去考验(不但自己这样做,也告诉别人也这样做),然后集中新的经验(总结经验),做成新的指示去普遍地指导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将正确意见化为方针政策决策,再贯彻到群众实践中去,对工作进行指导,总是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从而不断破解国家治理难题。
其次,要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基层是最好的朋友,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改革的根本力量在于群众,办法来自基层。改革开放实践一再证明,正是基层和群众的探索实践、创新创造,推动着改革车轮滚滚前行,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实践出真知。一切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都来自实践探索,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真正把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力量进一步挖掘出来、释放出来。
再者,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列宁指出,群众不是从理论上,而是根据实际来看问题的,我们的错误就在于总是从理论上来看问题。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另一方面,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从群众最需要的方面努力,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住房、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养老、教育、收入分配、征地拆迁、社会治安等方面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依然较多,这就是当前我们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值得注意的是,为人民群众办好事,更要让人民群众办好事,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让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追求,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对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包揽、代替、强迫命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