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清明去踏青 古乐遥寄思亲情

天坛清明去踏青 古乐遥寄思亲情

摘要: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家祭坛,小长假期间来天坛公园的游客,在领略祈年殿、回音壁等独特建筑的同时,徜徉幽幽的古柏林,遥寄追念先贤的思古情怀。

杨花吐絮,碧柳含春,又到清明时节,按照我国传统习俗,人们在清明追远怀古,祭奠祖先。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家祭坛,小长假期间来天坛公园的游客,在领略祈年殿、回音壁等独特建筑的同时,徜徉幽幽的古柏林,遥寄追念先贤的思古情怀。

节日期间,公园在天坛神乐署为游客精心准备了 “坛乐清音?清明专场音乐汇”,4月5日至7日,每天10:00、15:00举办两场,时长30分钟。通过音乐沟通古今,超越时空,从心灵驿站出发,走向明媚的春天。

昔日的皇家礼乐学府 ——天坛神乐署,是教习礼乐的场所。在神乐署凝禧殿上方,至今高悬着一块御匾,上书“玉振金声”四个字,这块由乾隆题写的匾额,既体现出古代圣贤对礼乐教化的虔诚敬意,也传神地表达了中和韶乐的艺术特征。

中和韶乐又名雅乐,源自上古,成于西周。韶乐演奏融礼、乐、歌、舞为一体,乐器采用金、石、丝、竹、土、木、匏、革八种材料,八音兼备,一字一音,突出钟声磬韵,古朴典雅,被历代尊崇为“华夏正声”。

上世纪八十年代天坛着手对中和韶乐进行挖掘和整理,几代天坛人甘于寂寞,在尘封的古籍中找回残缺的音符,复原了散佚失落的乐章。2006年,沉寂近百年的中和韶乐又在天坛回响,大雅至朴的天籁之音重新与世人见面,定期进行的展示演出受到观众的欢迎好评,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当年被列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天坛神乐署是中国唯一传承和演奏中和韶乐的地方,在这个舞台上,活跃着一支以80后为主力的年轻队伍,他们在传承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诠释,不断尝试用新方法、新途径演绎和解读礼乐文明,为中国礼乐文化传播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祭祀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一项重要活动,属于“五礼”中的吉礼。皇家祭祀活动都要使用祭祀乐,并由天坛神乐署演奏。祭祀音乐其旋律进行多为一字一音,节奏缓慢、风格庄重。清明节期间为向海内外宾朋表达慎终追远的祝福情怀,全体演职员精心准备了一道音乐盛宴——“坛乐清音?清明专场音乐汇”, 丰富的内容、新颖的曲目、创新的形式将给节日的人们带来惊喜。

演出内容丰富。在清明专场音乐会上共安排了主题、内容和风格上都有不同丰富乐曲,既有神秘庄重的祭祀乐,又有热情奔放的民乐,音乐的表现空间得到充分拓展。

表现手法多样。演出继承了中国古乐表演中歌、乐、舞相得益彰的手法,并进行淋漓尽致的发挥,音乐、舞蹈、歌唱、吟诵等多种艺术样式珠联璧合,古风今韵结合得恰到好处,准确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礼乐文化精髓。

充满创新精神。版本设置、曲目编排打破了以往惯例,从而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欣赏需求。在古典音乐中加入现代音乐元素,减少观众的疏离感,提升了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雅乐中心的创新甚至还体现在演员手中的一件件乐器上:由于历史原因,许多演出韶乐中的古乐器在今天的生活中十分罕见,甚至无法找到真实的器物,很多乐器都是雅乐中心职工在专家指导下,根据典籍记载自己进行进行精心仿制,在选材、工艺上有不少“独家秘诀”。

在演出进行同时,现场还有专家介绍中国古乐知识,观众们还可以上台跟演员们同台演奏。

在神乐署听完音乐会,游客可以凭神乐署参观券来到附近的斋宫,按照往年规律,这里的玉兰花将含苞待放。斋宫环境优雅,肃然中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意境。红墙碧瓦间一株株玉兰树已然含苞待放。近日如果天气适宜,一簇簇玉洁冰清的玉兰很快会蓬勃绽放,拍友们可以来这里捕捉跳跃的灵感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