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全珍:一位永葆本色的共产党员(2)

龚全珍:一位永葆本色的共产党员(2)

妈妈,我们为您骄傲

在我们心目中,爸爸妈妈是一对非常恩爱的革命伴侣。爸爸在世时,妈妈总是站在爸爸的角度考虑问题,事事为爸爸着想。现在,爸爸离开我们已经27年了,妈妈还一直坚守着当年的理想和信念,传承着爸爸的精神和作风。

1955年,爸爸由于头部受过3次重伤,怕影响工作,便萌生了回乡务农的想法。起初,爸爸没对妈妈说,生怕妈妈不同意。然而妈妈的回答却是:“你走到哪里,我就跟你到哪里。”妈妈帮着爸爸前后写了3次辞职报告,爸爸的请求才得到组织上的批准。妈妈跟着爸爸回到了莲花老家,在乡村教师岗位上一直干到离休。

爸爸妈妈从小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1973年,姐姐在吉安卫校读书的时候想当兵,爸爸说:“想当兵,我没意见,只要各方面条件都符合要求就行。”还特意打电话给军分区领导说:“平荣想当兵是件好事,但希望你们在体检的时候严格把关,她的左眼有点近视,不一定合格。”姐姐听了这话,当场就气哭了,说:“你们不帮我就算了,就想不通为什么还帮倒忙!”妈妈非常理解爸爸,劝姐姐说:“孩子啊,当不了兵,也不要紧,当护士也挺好的。”

1974年,我在生产队当妇女主任,由于劳动积极,肯吃苦,被大队推荐上大学。当爸爸听说村里有位家庭贫困的退伍兵也想去上大学后,当即就给县里打电话,把我的名字换成了退伍兵的名字。我很伤心,就找妈妈哭诉。妈妈劝我说:“仁荣啊,他比你更需要这个机会。”

记得小时候,每年家里养10多头猪,我们每天都有割猪草的任务,可到了年底,爸爸把猪全部卖给了公家,全家过年都没有肉吃。那时候,爸爸把他的大部分工资和养猪种地挣的钱,都用来给集体修水库、建桥梁、买化肥。妈妈也将她每月80元的工资,10元寄给山东外婆养老,10元留给自己在学校吃伙食,其余的都给爸爸统一支配。

爸爸离开我们后,妈妈依然和爸爸一样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有一次,我买了一件真丝衣服给她,我虽然骗她说才100多块钱,但妈妈还是不高兴,以后这件衣服也没有见她穿过。后来一问,才知道她又送人了。平时我们买水果回家,如果听到水果的价格超过3块钱一斤,她就很生气,说如果你爸爸还在的话,绝对不会吃这么贵的东西。

妈妈对自己和家里人很“抠门”,对困难群众却很“大方”,不是今天捐款给贫困学生,就是明天买书送给学校。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大地震,妈妈天天盯着电视看,听到遇难人数已经上万人了,她心如刀割。15号,妈妈就到民政局去捐钱捐物。后来,中组部号召在职共产党员每人捐出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特殊党费支持灾区,妈妈迫不及待地说:“我虽然不在职,但我一定要响应号召。国家有困难了,共产党员要分担责任,我一定要再捐!”妈妈赶到县委组织部,恭恭敬敬地捐上了2300元的特殊党费。

受爸爸妈妈的影响,我们兄弟姐妹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大妹妹公荣一直在家乡基层岗位上,默默坚守了几十年,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退休后,大妹妹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经常帮助他人。

受妈妈影响的,不只是我们兄妹,还有我们的晚辈。我的侄女,早年下岗后,自己开了个小花店。事情的繁忙和生存的压力,并没有消磨她学习奶奶的热情,她和我的外甥、外甥媳妇,都加入了龚全珍工作室,成为了志愿者。

现在,妈妈已经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但在我们儿女的心中,她依然是那个平凡的妈妈、朴素的妈妈。随着对妈妈理解的加深,我们越来越感到,妈妈就是我们的人生教科书。读着妈妈这本书,我们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感受到奉献的美好。我们一定把这本书好好珍藏着,一直读下去!

(甘仁荣:龚全珍二女儿)

人生中,因为有了您

我和奶奶相识于1995年,那一年我8岁。因为爸爸小时候患有脑膜炎,留下后遗症,无法照顾我们,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身患残疾的妈妈身上。后来,妈妈由县民政局安排到针织厂上班,我也跟着妈妈来到县城读书。一放学,我就一个人坐在家里,一点也不快乐。一天,妈妈对我说:“艳艳,你放学后,妈妈要是没下班,就到旁边的幸福院去玩,那里有一个龚奶奶,是个大好人,照顾了好多和你一样的孩子。”

我总也忘不了奶奶组建的幸福学习小组。小组里有10多个像我一样的孩子,奶奶在幸福院里争取了一间房子作为我们的活动室,里面摆满了她用自己的钱买来的各种学习资料。为了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奶奶还常常组织大家开展讲故事比赛、表演节目等活动,谁要是表现好,就奖给谁课外书、笔记本什么的。幸福学习小组里,我们跳呀、笑啊,常常忘了回家。

那年冬天,我的小手长起了冻疮,手指肿得像一根根胡萝卜,又疼又痒,笔都拿不住。一天,奶奶拉住我,轻轻地捧起我的小手,摸了又摸,帮我戴上了她亲手编织的棕色小手套。当我戴着手套的小手慢慢暖和起来时,我在心里一遍遍地重复着:龚奶奶真好!奶奶,您就是我的亲奶奶!

第二年,弟弟也来到县城读书,妈妈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糟糕的是,没过多久,针织厂倒闭了,妈妈急的不得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奶奶来到家里,对妈妈说:“你不是会做裁缝吗?要不自己开个裁缝店吧?”她一边说着,一边掏出500块钱放在妈妈手里说:“你先拿这点钱去买台缝纫机吧!”正是有了这雪中送炭的500块钱,妈妈的小店开张了。

谁知道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时,一个天大的不幸突然降临。2005年10月的一个晚上,我突然接到弟弟的电话:“姐,妈妈得了白血病,妈妈说这个病治不好,不去治了。”那一刻,我脑子里一片空白,眼泪夺眶而出。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奶奶又一次来到我们身边。听到妈妈说因为没有钱打算放弃治疗,奶奶难过得说不出话来,立即回家从银行取出了当时她所有的存款,给妈妈治病。这还不算,从2005年11月到第二年的4月,80多岁的奶奶在医院、乡政府、县残联、电视台之间来来回回,发动社会各界为妈妈捐款。虽然最后妈妈还是离开了我们,我却没有倒下去。没有了妈妈,我们还有奶奶,我不怕!

在莲花,像我和妈妈这样,被奶奶无私帮助过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在旁人眼里,奶奶做的都是一些平常小事。但就是这些看起来平凡的小事,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

2011年的春天,下岗工人周春燕的丈夫得癌症去世,留下了治病花费的20多万元的巨额债务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周春燕觉得天都塌了,根本不想活下去。奶奶知道这件事后,到处打听周春燕的住址,几经周折找到了她,递上5000块钱,作为两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奶奶轻轻地拉着周春燕的手说:“你还年轻,人生的路还长呢,两个孩子又还小,一定要坚强,日子一定会一天天好起来的。有什么困难就和我说,我们一起想办法!”在奶奶的鼓励下,周春燕对生活有了信心,开始在县城一家药房打工来改变家里的状况。

周春燕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志愿去了边远山区支教,成了一名山区小学教师。她在给奶奶的信中这样写道:“龚奶奶,是您让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人,自己也会很快乐!我在山区小学工作很开心,因为我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帮助这群山里的孩子,就像您曾经帮助我一样!谢谢您!”

而我,从认识奶奶的时候起,就有一个梦想:长大后,要做一个像奶奶一样的好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我走上讲台的第一天,就暗暗地对自己说:“彭艳峰,要像奶奶一样当好一名老师,教书育人、爱生如子。”

现在,我虽然被评为了萍乡市优秀教师,但和奶奶比起来,我还差得很远,做得还很不够。我会用心学、用心做,向奶奶看齐,把奶奶身上的人间大爱,不断传递下去,传递给孩子们,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彭艳峰:江西萍乡实验学校教师)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