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问题的争论与进展 (2)

安乐死问题的争论与进展 (2)

各国在安乐死问题上的立法态度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幸福地死亡”。现代的安乐死是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美国俄勒冈州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安乐死合法的地区。1994年11月,该州经过公民投票决定有条件准许安乐死,而条件是医生证实患者仅剩不到6个月的生命,且病人具有提出安乐死要求的心智能力。如果病人的情况符合条件,他们将得到一张处方,凭处方购得足量致死的药物,然后自行服用。法律禁止家属或朋友帮助患者自杀,同时禁止医生使用针剂或者一氧化碳实施安乐死。200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6对3票的裁决,支持俄勒冈州1994年通过的准许医生协助自杀的州法。2008年11月,美国华盛顿州成为继俄勒冈州之后第二个由选民投票允许安乐死的州。但目前为止,美国绝大多数州都禁止安乐死。

世界上第一个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是荷兰,该国议会于2001年11月29日通过“安乐死法令”,只有满足众多前提条件,医生才能按病人的要求为其实施安乐死。此后,比利时也立法承认安乐死合法化。另一个对安乐死持宽容态度的国家是瑞士,瑞士刑法规定,只对“出于利己的动机而唆使或帮助他人自杀的人”,才追究刑事责任。瑞士医生可在满足两个前提条件的情况下,为那些希望结束自己生命的人提供所需的自杀药物与设备,而不构成犯罪:其一,该患者已被确诊没有治愈的希望,并且自杀行为是由患者自己实施;其二,医生并没有从协助自杀的行为中直接获利。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约有200人在苏黎世通过安乐死的方式结束生命,其中大部分是身患绝症的外国人。安乐死在各国都或明或暗地存在着,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实施有条件的安乐死或许会是法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法国2013年在安乐死问题上的最新进展

据“中国广播网”北京2013年2月19日消息:据报道,法国医学伦理委员会最近提出了新说法,“应该在特定的或是在病人持续及明确的要求下,允许安乐死。”这是不是意味着,把法国的安乐死合法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呢?在安乐死这个敏感的社会问题上,法国人是怎么做决定的?

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中有一个很美的句子,它的原文是: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这句话,以郑振铎的翻译最为美妙: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安乐死,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幸福”地死亡。法国医学道德委员会最近通过的规定,病人“在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坚决、反复要求”结束生命时,应允许对其施行辅助自杀。2013年6月,一份安乐死合法化草案也将提上日程。

在法国工作多年的媒体人王波涛指出:安乐死的这个议题在法国应该还不像那个同性恋婚姻这样的引起全国范围的大讨论,而仅仅只是法国一个主管医疗的政府机构,它在一个文件中第一次提到了医生团队在一些特殊的时候是允许他们尽到人道主义的义务,许多媒体根据这句话来解读是不是透露出政策层面来推进安乐死的实施。

让安乐死合法化,是法国总统奥朗德在竞选时就给出的承诺。而目前法国一直沿用的,是2005年国会两院通过的《雷奥内蒂法》,也称为“临终法”,法律虽然禁止医生主动为病人注射药物致死,但也允许在特定情况下停止抢救和治疗——称为被动安乐死。而这次委员会显然希望,变被动为主动,在必要时,可以辅助自杀。

赛比尔:请帮助我,我不想带着这肿瘤走到最后,我不愿挣扎了7年半之后,还是死在肿瘤上。

这是赛比尔的故事,也是法国人心头的痛。52岁的她,6年前患上了一种罕见的鼻窦恶性肿瘤,面目严重变形,并逐渐丧失了嗅觉、味觉和视觉。2008年她向法国提出安乐死,被法院驳回。两天后,她死在了家里,死因是服用过量镇静剂。有时候,比死亡更可怕的,是痛苦。

赛比尔的故事不是只在法国发生,就像关于安乐死的争论也不是只在法国才有。在全世界,已经合法化的国家并不多,但它们如今依旧纠结在各种限制安乐死的条件制定上;没有合法化的国家很多,但它们也会痛心于发生在身边的个案悲剧。

2008年底,英国天空电视台曾经播出了一段后来备受批判的纪录片。片子由奥斯卡奖得主加拿大导演约翰·扎里茨基拍摄完成,取名为《死亡的权利》。尤尔特,59岁,大学教授,运动神经元疾病,生命还有不到5年,双腿瘫痪,呼吸困难。他在妻子的陪伴下,到瑞士寻求安乐死。这是纪录片中他和妻子最后的道别。这段真实的片子里,有夫妻俩在家里做准备开始,到前往瑞士,到接受安乐死的全过程。

妻子玛丽说,这是对丈夫一生的最好献礼。但这在安乐死非法的英国,却不能被原谅。没有一个国家敢轻易践行。荷兰走在最前面,也是经过30年之久的研究,才最终下的决心。如今,积极安乐死只在荷兰和比利时合法。瑞士和美国俄勒冈州则只允许间接或消极安乐死。在其他国家,安乐死都是还在辩论中的选题。

很多人看过电影《深海长眠》,主人公雷蒙花了30年的时候,一直在争取安乐死的权利。他说:“生命,是一种权利,不是一种义务。”可是现实中,法律、道德、伦理、医学、道义、风俗、功利主义和国情,很多条件在不断进行着博弈。死,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事。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