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遗址(2)

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遗址(2)

多孔动物门:也称海绵动物门,属于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整个身体是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固着水底生活,体型多样,均属辐射对称型。澄江生物化石群中海绵动物十分丰富多彩,至少包括20个不同属种,分属于六射海绵纲和普通海绵纲。

刺胞动物门:(腔肠动物门),真正的后生动物的开始,组织分化上比多孔动物更进一步,有了神经和原始肌肉细胞。澄江生物化石群中现已发现2属2种,分属于海葵类和栉水母类。现生线形虫动物体呈长线形,大多数种类幼虫营寄生生活,成虫生活在水中。线形虫是澄江生物化石群中最常见的种类之一,体呈细长的圆筒状,有3属3种。

动吻动物门:现生动吻动物体小,呈圆筒形,身体分节,口在前端,骨板构造环绕口部。澄江化石中的动吻动物也称奇虾类动物,体大,体长可达1米,是当时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澄江化石中的动吻动物也被认为是节肢动物的一个分枝,但它们的口部及附肢构造完全不同于节肢动物。至少4属4种存在澄江生物化石群中。

叶足动物门:它包括现生的有爪类,也称栉蚕,有的也把它归入节肢动物门的有气管亚门原气管纲,全为陆生,仅分布于南半球少数地区。至少6属6种存在澄江生物化石群中,其类型的多样性令科学界大为吃惊。

腕足动物门:主要为保存肉茎的舌形贝类,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具肉茎腕足类化石。通过和现代舌形贝之比较,显示出该类动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进化的极端保守。在澄江化石中发现了5属5种。

软体动物门:软体动物门是以现已绝灭的软舌螺动物为代表,澄江化石中有4属9种。

节肢动物超门:节肢动物和裂肢动物门是澄江生物化石群中最为庞大的一类,61属68种已被描述,分属于3个超纲。单肢类没有被发现。

不定类群:目前有24属25种由于研究程度不够,还不能置于现生的各动物门中,包括水母状化石,云南虫,火把虫等。

澄江生物群出现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期

澄江生物群出现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期

最古老的海洋生态群落图

澄江生物群发现,使人们如实地看到地球海洋中最古老的动物原貌,才使得人们认识到,自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地球海洋里就生活着纷繁众多,生态各异动物,绝大多数地层中保存的硬骨骼化石误导人们对早期生命的认识,例如叶足动物门有爪动物,只生活在南半球少数陆地地区。澄江生物群表明,有爪动物在寒武纪大爆发的时候不但存在,其形态还出乎意料地比现代有爪动物更加的丰富多彩。

澄江生物群向人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在寒武纪大爆发时就已经出现,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动物门类几乎都已存在,而且都处于一个非常原始的等级,只是在后来的演化中,各个不同类群才演化为一个固定模式。如现在所有昆虫的头部体节数量都是一样的,而原始的节肢动物类群头部体节的数量变化则相当大(从1节到7节)。从形态学的观点来讲,早寒武世动物的演化要比今天快得多。新的构造模式或许能在“一夜间”产生,门和纲一级的分类单元特征所产生的速度或许就如人们认为种所产生的速度一样地快。而达尔文认为,较高级的分类范畴是生物种级水平演化变化慢慢堆积的结果,依次达到属、科、目、纲和门级水平。这并不意味着达尔文是不正确的,由于受当时科学条件束缚,但是其理论是不全面的。另外,正如在现生的昆虫和植物中所遇到的情况,新种或许通过单个或少数几个突变就可以形成,实际上杂交种却难于产生。在寒武纪,新门(例如腕足动物门)通过不同器官在成长速度中,通过简单的转换就可以产生,以致于成年个体能够保存祖先幼虫的滤食生活方式。这个过程在几百年或几千年内就可以形成、产生新门。

澄江生物群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最古老的海洋生态群落图

澄江生物群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最古老的海洋生态群落图

澄江生物群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最古老的海洋生态群落图,这种生态群落之前人们的认识几乎是一片空白。现在,人们不仅能知道在寒武纪大爆发时产生了哪些动物,还能初步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方式和食性。澄江生物群或许还能帮助人们了解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中生物演化的原因,以及诱发这种大爆发的理由。

责任编辑:王芳芳,蒙时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