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吏绝不是让官员明哲保身

从严治吏绝不是让官员明哲保身

摘要:激励制度方面,我们有好的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间出现了偏差,对此,我们仍旧需要通过制度去完善,形成一个长效机制。

现在进行反腐倡廉并不仅仅是抓贪官,关键是要改善干部的工作作风。要让官员为老百姓办事情、为企业办事情,今天要办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绝不能因为反腐倡廉就明哲保身,该办的事情不办

  基层干部虽有些负面情绪,但不会带来官员“下海潮”

人民论坛记者:当前中央从严治吏,效果明显,百姓叫好。对此,基层干部又是怎么看呢?

杨斌华:现在有不少人反映,我也听到了这个情况,就是对于中央从严治吏,一些党员干部有观望的心态,部分干部有一点负面情绪。但是我认为通过反腐倡廉活动的持续开展,随着社会风气的不断好转,随着干部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些负面心态会逐步化解的。而且,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这么多的党员干部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大多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的精神还是比较强烈的。虽然部分干部干事的热情在目前来看受点影响,但是随着制度健全、机制理顺,会更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的热情。

人民论坛记者:刚才您提到了,从严治吏对官员干事的热情有一定的影响,那您觉得会不会由此引起官员用脚去投票,也就是“下海”了呢?

杨斌华:那倒也不一定。因为人在社会上,金钱和工作成果相比较,我认为还是工作的成果对人生的价值更重要。比如中国现在好多老板挣钱很多,但他们的慈善心还是比较好的,仍要为社会做贡献。就干部队伍来看,过去我们搞基本建设、搞城市建设、搞农村建设,大部分的干部还是任劳任怨的,他们也不是全为了金钱。这种好的传统还是要继续发扬下去。而且,坦率地讲,也不是每个干部都适合去搞企业的。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个别官员在干事的同时,也确实存在着为个人谋利的情况。此类官员腐败的产生原因,我认为一是监督不力,二是有些地方干部的权力太大。比如说我们要修一条马路,需要进行科学的测算,到底要花多少钱?也完全可以引入民间资本参与,但有的领导为了徇私舞弊,就让亲戚朋友去做这个工程;为了谋取更大利益,甚至会扩大投资,本来需要投资三个亿就行,结果可能会投八个亿。再如有的部门修路,本来需要投资一个亿就行,但很可能会投三到五个亿。为什么加大投资力度,正是为了从中谋利。这类现象还是很多的。这种不良风气,也是一种贪赃枉法的体现。对此,要加大监管力度,这个是很重要的。

  公务员涨工资还得缓一缓

人民论坛记者:有一些干部跟我们反映,从严治吏使得一部分公务员收入降低,此前的一些“隐性”补贴统统没有了。所以现在有一种声音:“打掉了公务员隐性福利之后,是不是该给公务员涨一涨工资了?”对此,您怎么看?

杨斌华:其实,公务员工资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这个问题几十年来都存在。中国的地区差别很大,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贫穷地区干部的工资差距也很大,这就使得部分贫困地区干部存在着收入过低的问题。但是,从整体来看,干部的收入水平比普通老百姓还是要高的。当然,公务员是人才中的精英,他们的能力水平和所得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存在着不相匹配的情况。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给公务员加工资的问题,我认为还要缓一缓。可以随着经济不断增长,在百姓收入不断提升的前提下,然后再相应地提高公务员福利待遇。

当然,对于那些任劳任怨、廉洁奉公的优秀干部,奖励仍然要放在重要位置。刚才提到了此前公务员会有一个“隐性补贴”问题,这个确实存在。但是这些收入,大多都没有按照规定来做,甚至可以说是“随心所欲”。往往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好了,就打一个报告,发一部分钱,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不公平。从严治吏,打掉了公务员诸如此类的隐性福利,打得好!

  房地产领域的腐败仍需警惕

人民论坛记者:近年来,我们发现官员在房地产领域的腐败现象较为突出。您如何看待官员在房地产领域的腐败呢?

杨斌华:这个问题很重要,很多官员正是在房地产上出了很大的问题而落马。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呢?因为近些年来房地产的收益太高了,所以房地产公司、企业都去找政府要土地。土地数量是有限的,企业要想获得土地,很多暗箱交易就产生了。房地产领域的腐败主要表现在土地拍卖制度的不完善。虽然看起来是挂牌交易了,但仍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的竞争。比如,在同等条件下,央企和私企竞拍一块土地,有的私营企业恐怕要用一千万才能拍一亩,而央企可能仅需三、五百万。这个差价,实际上就是政府送给央企的利润,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房地产调控也是一门科学,市场和政府之间的作用要协调起来。我认为当前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安置房、保障房太多了,但是特大城市的安置房、保障房还要进一步加大供给。在沿海的中小城市,很多农民、市民房子一拆迁,就会分配几套房子,由此产生了很多空置房。所以并不能一概地说穷人没有房子住。据我观察,现在真正没有房子住的有这样两种人:一是城市里没有拆迁,而且收入很低的百姓,他们买不起房子,不拆迁又得不到新房子,家里的孩子长大了要结婚,就没有新房子,这部分人真的是很困难;二是大学毕业生和那些在外地打工的人,收入较低,在城市里无法安家。对于这两类人,需要政府来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其他人群,基本上不存在没有房子住的问题,大多是改善性需求。对此,我们要好好地调查研究,以更好地做好房地产的调控工作。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