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高考欲求实效还需上下游配套改革

分类高考欲求实效还需上下游配套改革

近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高考将推出技能型和学术型两种模式。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为什么会提出“分类高考”?分类高考能否真正分流人才?技能型高考人才该如何打通上升渠道?光明网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马抗美教授。以下是访谈实录。

消除技能教育“低人一等”的观念是首要工作

分类高考是一项重大改革,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正如任何一项改革一样,在实施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首当其冲的就是国人思想观念上的阻力。中国古人说的“劳心者”和“劳力者”或者“动口者”和“动手者”的区别就体现了人们传统观念中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歧视。

长期以来,我国单一的人才培养与选拔模式,以及深蒂固的“重学术轻应用”的观念,客观上形成了“职业技能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导致分数低的学生才会被动选择职业技能教育。如果这种偏见不改变,两种高考模式有可能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局面。

要改变这一观念,就要提升对技能型人才的价值及其社会作用的认识。在人才现象中,不同类型的人才的产生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类型的人才在国家的人才体系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哪一类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要在多方面给予技能型人才以保障和发展的机会,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真正形成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社会氛围;建立起合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薪酬制度,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使真正努力勤奋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够在工资福利等方面不低于其他相应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以创造性劳动成果为分配标准的激励机制,使技术技能人才能够有尊严的生活;科学设置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化发展道路,使其上升有空间,工作有舞台。

目前我国职业技能教育还处于低端水平,技能型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技能型人才职业发展路径还没有得到切实保障。再加上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本身的水平非常有限,更多的只是技能水平的传授,高层次的教育还很缺乏。因此,必须要提高职业教育整体的教育水平,包括师资、技能、课程安排等,使得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技能教育,更是素质教育。只有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技能型高考才能顺利开展,并逐步提高吸引力。虽然这一改革意义重大,但实施和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坚持走下去,其重大战略意义将会逐步显现出来。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