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期待开放非公立医疗服务价格的“鲶鱼效应”(4)

【案例】期待开放非公立医疗服务价格的“鲶鱼效应”(4)

放开民营医院服务价格,无疑是为其发展松了绑。若把公立医院比作“大树”,民营医院就好比“小草”。此前,一些企业融资、优惠政策的“阳光”普照“大树”,而对“小草”置之不顾。松绑后,人为设置的“玻璃门”被拆除,各种社会资本“畅快流入”民营医院,这不仅会改变民营医院规模偏小、形象不佳、技术薄弱的现状,而且还会吸纳更多的名医加盟。此外,放开服务价格,似乎还可解读为允许民营医院“以良好服务、良好环境、良好医效来换取高收费”,让患者可用脚投票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医疗服务。

笔者以为,新政助跑民营医院发展,有利于激发非公立医院的活力与生机,并促使一大批民营医院有朝一日能与公立医院平起平坐,成为救死扶伤的生力军。这必将分流公立医院接诊压力,让公立医院更好地回归公益属性,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为闲置民资创造新的投资渠道。可谓一举多赢。

当然,如何跳出“一放就乱”的尴尬局面,无疑离不开监管部门的强有力的监管。在此语境下,新政有望发挥“鲶鱼效应”,就像当年国企改革一样,允许更多的社会资本力量进入后,企业焕发新活力。

【启示与思考】

放开非公立医院的定价权,完全让市场竞争。这一消息或许会让很多人习惯性的认为,放开定价权,可能会出现就医价格越来越昂贵的现象。其实笔者以为这样的担心更多是杞人忧天。

我国公立医院目前最为人诟病的问题就是“以药养医”。而以药养医制度形成的关键,就是当前的医疗价格体系背离了市场规律,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无法通过正当的市场规律获得反馈,只能通过药品的销售来找补。因此,理顺我国的医疗服务定价机制,理应成为当前医疗改革的重中之重。

这个问题之所以迟迟得不到改善,就是现在很难做到把所有的医疗价格都市场化,因为,这样可能会对现行的医疗体系形成颠覆性的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允许非公立医院首先放开价格,将会因此逐步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医疗服务供需市场,为逐步理顺我国的医疗服务价格,做出必要的准备。

除此之外,放开医疗价格,有助于不同的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的特点,向社会提供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满足人们更多的医疗服务需求。由公立医院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由私立医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服务,这是当今世界多数国家认可的医疗保障模式。要保证多样性,就不可能把价格限定得过于单一。我们应该动员各方力量,把医疗服务市场建成为一个更加讲效率、讲竞争的市场,让那些态度恶劣、服务水平不足、收费不合理的医院出局,从而实现彻底的医疗服务体系改革。

我们期待开放医疗服务价格,引入竞争机制,发挥“鲶鱼效应”:就像国企改革一样,允许更多的社会力量进入,加大病人的选择空间。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兴办医院,通过市场的力量平抑医疗服务价格,社会大众才能放心就医,早日康复,社会发展的动力才会更加充足。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