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权威的中国语境与路径选择 (5)

司法权威的中国语境与路径选择 (5)

注释:

①行政权的属性决定了其侵害公民权的可能性最大,但是,为了扎扎实实地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国务院于1999年11月做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此后,依法行政问题已经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解决轨道。

②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案给中国司法的公正形象负影响甚大,它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待司法的态度。

③这里是指司法权过于弱小,无力与其他国家权力抗衡,其依法独立裁判的职能落空。

④甘雯:《关于司法公正的几个基本问题》,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5期。

⑤贺日开:《司法权威关系论纲》,载《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⑥季金华:《司法权威的意义阐释》,载《江海学刊》2004年第6期。

⑦许章润:《司法权威:一种最低限度的进路》,载《清华法学》2005年第1期。

⑧Jeffrey A. Parness and Matthew R. Walker, Thinking Outside the Civil Case Box: Reformulating Pretrial Conference Law, University of Kansas Law Review, 2002, p. 356.

⑨Jack Wade Nowlin, Conceptulizing the Dangers of the Least Dangerous Branch: A Typology of Judicial Constitutional Violation, Connecticut Law Review, February, 2007, p. 1265.

⑩Kenneth Ward, Looking for Law in All the Wrong Places, University of Miami Law Review, October, 2002, pp. 97, 98.

(11)龙宗智:《重建民众对司法的信任感——当前司法的难题及应对》,载《南方周末》2010年7月15日。

(12)吴兢:《沈德咏:部分群众对司法不信任渐成普遍社会心理》,载《人民日报》2009年8月19日。在发表这一观点时,沈德咏任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

(13)《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38页。

(14)汪建成、孙远:《论司法的权威与权威的司法》,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4期。

(15)陇夫:《尊重司法的理由》,载《法制日报》1999年12月5日理论版。

(16)周文馨、赵志锋:《甘肃五年417名执法司法人员被查处》,来源:,2013年1月27日访问。

(17)杨文彦:《两会调查:七成网民认为腐败导致司法不公,监督机制待完善》,来源:,2013年1月20日访问。

(18)汪建成、孙远:《论司法的权威与权威的司法》,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4期。

(19)在1948年9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我们采取民主集中制,而不采用资产阶级议会制。议会制……已臭了。在中国采取民主集中制是很合适的”。参见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9页。

(20)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74页。

(21)建国初期,政法工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不高,以至于在政法部门工作的同志不安心。对此,董必武同志在1951年前后在不同的场合都提到了这一问题,并试图解决之。在董必武看来,主要是问题是思想意识问题,摸不着方向,理论学习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参见《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69-173页。

(22)张文显:《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进程》,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3期。

(23)随着人大对法院监督权的全面确立,在中国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个案监督问题,它发展到极端的形式是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个人对法院发号施令,干扰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裁判。

(24)张文显:《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进程》,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3期。

(25)刘勇:《政法委制度的历史沿革》,转引自周永坤:《论党委政法委员会之改革》,载《法学》2012年第5期。

(26)参见陇夫:《尊重司法的理由》,载《法制日报》1999年12月5日理论版。

(27)革命胜利最锐利的武器,第一位的是武装,第二位的是司法,参见董必武:《要重视司法工作》,《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99页。

(28)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03页。

(29)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99页。

(30)这是董必武在1950年8月12日对参加全国司法会议的党员干部的讲话,参见《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19、120页。

(31)这是董必武同志在政法系统干部大会上讲话中提出的,参见《目前政法工作的重点和政法部门工作人员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载《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70页。

(32)马紧意:《法律人的从政之路》,来源:,2013年1月20日访问。

(33)陇夫:《尊重司法的理由》,载《法制日报》1999年12月5日理论版。

(34)周永坤:《司法制度改革论纲》,载南京师范大学法制现代化研究中心编:《法制现代化研究》(第6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5)马怀德:《“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值得高度警惕》,载《学习时报》2010年1月25日第5版。

(36)甘雯:《关于司法公正的几个基本问题》,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5期。

(37)1958年中共中央实施“党的一元化领导”,党权代行司法权有了政策依据。从这一年开始,县以上各级党委都成立政法小组,政法小组不仅“协调”公检法的关系,而且逐渐形成了重大案件要由党委审批的习惯。参见刘建化:《党的执法监督实践探索》,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年版,第50页。

(38)从实质意义上说,司法权威本身也是政治权威的组成部分,主张司法权威本身也是在落实党依法执政的过程,最终确立的是政治权威。

(39)[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352页。

(40)陈瑞华:《现代审判独立原则的最低标准》,载《中国律师》1996年第3期;王利明、姚辉:《人民法院机构设置及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2期。

(41)周汉华:《论建立独立、开放与能动的司法制度》,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5期。

(42)许章润:《司法权威:一种最低限度的现实主义进路》,载《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8期。

(43)李清伟:《网络传媒与司法裁判》,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44)林山田:《民事诉讼法》,转引自卞建林:《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

(45)许章润:《司法权威:一种最低限度的现实主义进路》,载《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8期。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